离骚上课(2017)概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端午节 端午申遗 继2005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从酿制神酒开始,民俗活动包括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拔河、摔跤、荡秋千、汉诗创作比赛、射箭、投壶等,多为民众娱乐活动; 中国端午节:主要是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为主,民俗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儿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意在驱毒辟邪。 挂菖蒲 清代已有此俗。这天,人们将菖蒲(或艾叶扎在一起)挂于门户,也有将菖蒲与艾叶倚在或插在门帝的。民间有用它来驱邪。挂菖蒲,艾蒿这已是南北城乡的习俗,可在江西,安徽的部分地方端午节这天家家门前悬挂蒜头,有的挂石榴花。蒜的气味辛烈,石榴花五月盛开,是“天中五端”之一,以期“赶鬼除菌”。 菖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有毒。 喝雄黄酒的来历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关于屈原和楚辞p83页金版学案 马笼头 马笼头 译文 既因为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也是我内心向往的美德啊,即使死上多次我也不会后悔。 温家宝总理以《离骚》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明志,表示要做好今后三年的 工作,表达了为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 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后来人们 在表达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常引用这 一名句表达心志。 怨恨楚怀王荒唐没有准则啊,始终不能体察那民心(一说“诗人的苦心” )。 (你周围的)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眉毛啊,用向往淫荡之事来造谣诽谤我。 我忧郁烦闷失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 我宁愿突然死去而随流水长逝,也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 圆凿怎么能凿出方的榫sǔn眼? 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 “回朕车以复路兮”:为什么屈原可以叫自己朕,不是皇帝才叫的吗? 从秦始皇以后“朕”才是皇帝的专属自称,但在秦朝以前,“朕”只不过是一个适用于每个人的自称“我”的意思,相当于“吾”、“余”,明白了吗? 孤 ——古代帝王的自称:~家。~王。 寡人 ——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 。 孤家寡人 : 孤家与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谦称,即自谦为寡德之人。现 在常用来指孤独的人,有时候指脱离群众的人,有时候是 指没有亲眷的人。 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忠贞不移,至死不变)? ? 读完本文,屈原有哪些高尚品质? 有哪些诗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 《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 ,可抒难抒之情。 (托物言志) 诵读积累 《离骚》名句: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渔父》: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雄鹰和凡鸟不能同处一群啊,从远古以来就是这样。 方形的榫头与圆形的榫眼怎么能够相合的啊?不同道的人怎么能平安相处? ⑦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屈心:委曲其心。 【使动用法】使其屈身折节,意不得伸。 而:【连】表并列 尤:【名】责骂 攘:【动】容忍 诟:【名】侮辱 伏:【动】“服”,保持 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直:【名】正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