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oc

发布:2017-06-06约1.26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高考语文专题12: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 能力层级:级() (1)常见文言实词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4)通假字 (5)词类活用 (6)偏义复词 (7)兼词 【考点透析】 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 (一)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二)一词多义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引”拉开弓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抽拔出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 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 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经据典(成语) 引导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掉转 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字通假 解??????????说 举??????例 注?? 意?? 点 通假字 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 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同“无”) 古今字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教材中注为“莫”同“暮”。 异体字 音同义同,形不同。 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 ”有专题论述,在此不一一赘述。 (五)偏义复词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婆婆”)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长”) 又如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六)兼词 诸1、 用于句中,“之于”的合音,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用于句,“之”为代词,“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盍“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不”为否定副词。焉1、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在其中”“从这里”“在这件事上”相当于“于何”,译作“在哪里”“从哪里”旃“之焉”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焉”是语气词)爱隐藏 归,通“馈”,赠送 匪,同“非”,不是。女,通“汝” 无,通“毋”,不要 于,同“吁” 说,同“脱”,摆脱,解脱 锡辟同僻,偏僻 维同唯,正同证通, D.范增数目项王 数:shuò,屡次 2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率:大概 B.范增说项羽曰 说:劝说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说:喜欢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私、偏爱 2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素:白色的绸绢 B.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汤:热水、开水 C.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嘱咐 D.吾属今为之虏矣 属:类、辈 23.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亡:死 B.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失掉、丢失 C.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亡:灭亡 D.河曲智叟亡以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