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对勾】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随堂训练(含高考真题,含解析)人民版.doc

发布:2017-04-06约5.2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红对勾】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随堂训练(含2013年高考真题,含解析)人民版 考纲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  1.(2013·江苏单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据统计,从 1948 年 8 月到 1949 年 8 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 20 批,其中有 119 人参加了政协会议。 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旨在筹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安排在港民主人士北上及民主人士参加筹备新政协的主要目的是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故选A项。B项表述不当,民主党派恢复其各级组织主要由各民主党派自己进行,与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动无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在1956年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于1953年,故C、D两项可排除。 答案:A 2.(2013·北京文综)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从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故①正确。此时处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故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②正确。当时尚未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未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③错误。此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应是1954年之前的政府,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1956年,故④错误。 答案:A 3.(2012·广东文综)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和目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目的是为了用宪法规划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的进程,故B项符合题意。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是《共同纲领》的目的和作用,A项错误;“双百”方针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C、D两项错误。本题易错选D项,主要原因是对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理解错误。 答案:B 4.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建国初期政治制度的建设情况。从中央政府成员的构成看,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得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支持和拥护,故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B项正确;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1954年召开的,据此分析,A、D两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提出来,C项错误。 答案:B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解析:最早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是1947年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最晚建立的是1965年建立的西藏自治区。 答案:A 考纲考点二 祖国统一大业  6.(2012·天津文综)“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解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时间信息判断历史事件。根据“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这一时间和“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的关键信息可知指的是澳门回归这一历史事件,这显示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