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淮安市中考体育说明.doc

发布:2017-06-08约3.42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淮教体艺〔〕 方法。考生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或左右)站立于投掷线后,双手持球至头上方稍后仰,采用原地的方式将球向前掷出,球出手的同时,后脚(或任一脚)可向前迈一步。 要求。1.投掷过程中,脚和身体其他部位触及投掷线或投掷线前地面均为犯规。2.成绩判定是以实心球落地痕迹的后沿所在分值区判定分值,不够上一档的判为下一档计分,压线按本档计分。为了准确判定成绩,要有专人负责观察实心球的着地点。3.考生可试掷两次,计取最好成绩。两次犯规者,可再增加一次试掷机会,再犯规者计6分。 三、篮球运球 场地器材。测试场地长20米,宽7米。起点线后5米处开始设置标志杆,每排设置两根,各排标志杆底座中心点之间相距3米,共设5排;每排的两根标志杆底座中心点之间相距1米,距同侧边线3米。测试器材包括秒表、发令哨、30米卷尺、标志杆10根(杆高不低于1.2米,底坐大小适中、较为稳固,不易碰倒)、篮球(符合国家标准)。设置方式如图所示。 方法。受试者在起(终)点线后,持球站立,听到出发口令后,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球依次过杆。发令员发令后开表计时,受试者与球均返回起(终)点线时方可停表,计时结束。每名考生有两次测试机会,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非“0”时进1。 要求。1.运球过程中篮球脱手后,如球仍在测试场地内,受试者可自行捡回,并在脱手处继续运球,计时不停表。2.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次成绩:出发时抢跑,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膝盖以下身体部位触球、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人或球出测试区域、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通过终点时人球分离。3.受试者有两次测试机会,两次犯规,可再增加一次测试,再犯规者计6分。 四、握力体重指数(选择性项目) 场地器材。适当的空间即可,选用统一合格的电子握力计和标准的体重秤为考试器材。 方法。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直立姿势,两臂自然下垂。手持握力计全力紧握(此时握力计不能接触受试者的衣服和身体),记下握力气所显示的数字。量取受试者的体重。 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体重×100。握力和体重的单位公斤,测试时保留一位小数。计算出指数后,舍去小数,用整数查表评分,例如计算得指数为58.9,按58查表评分。 要求。考生手臂自然下垂姿势,手心向内,不能触及衣服和身体。考生根据自己情况调整好握把距离,由工作人员将液晶窗口清零时即可测试,在液晶窗口读数,清零后即可继续测试。考生可测两次,但不得连续测试,每测一次当场宣布成绩记录。取最好成绩,并经考生签名认可。最低成绩7分。 2011年淮安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现场考试评分标准   男 生 女 生 11分 10分 9分 8分 7分 6分 11分 10分 9分 8分 7分 6分 一、50米(秒) 7.8 8.0 8.2 8.4 8.4以下 8.8 9.0 9.2 9.4 9.4以下 二、掷实心球(米) 7.4 6.9 6.5 5.9 5.9以下 5.8 5.4 5.0 4.5 4.5以下 三、篮球运球(秒) 15.1 15.8 16.4 17.4 17.4以下 19.2 20.6 21.4 22.6 22.6以下 四、握力体重指数 63 60 56 52 52以下 50 48 45 42 42以下 2011年淮安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过程性考核握力体重指数评分标准   初一 初二 初三 男生 44 48 52 女生 41 41 42 此表供过程性考核替代用 2011年淮安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现场考试 实施细则 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确保体育考试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淮安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实施细则》。 一、准备工作 1.组织。各县(区)教育局和初中学校都要建立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督查学校体育考试工作。(1)各县(区)的领导小组由局体卫艺科、基教科、招办、教研室、安全办等科室以及纪检监察部门共同组成。负责制定考试方案和实施及管理。要加强部门分工合作,强化考试考核监督机制建设,严格规范考试考核。按照全市统一考试项目、统一成绩评定标准、统一考试规程和统一考试时间的原则统一组织实施。(2)各初中学校要成立校长室、教务处、德育处、后勤处(总务)、初三年级组组成的考试工作机构,具体协助和配合考试工作。学校要把中考体育考试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分标准等,在测试前向学生、家长、教师公示,请学生、家长及社会监督。各初中学校加强学生考前的科学训练与指导,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方案。各县(区)教育局要按照《淮安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实施办法》,制定本县(区)现场考试方案,并报送市教育局审批后方能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