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八章二节 班主任工作.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班主任工作 一. 班主任工作原理 二.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班主任工作原理 一、班集体概述 1.班级 班级是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把年龄和发展水平基本一致或相近的学生组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 2.群体 在一个班级里,有若干个小群体。这些小群体大致可分为两类: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3.班集体 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它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 良好的班集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主动性,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 班集体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佳教育环境。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 班集体的目标特征是目标定向的统一。 2.班集体的价值特征是集体主义取向。 3.班集体的行动特征是令行禁止。 4.班集体的情感特征是彼此相悦相容。 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1.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2.班集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3.班集体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培养和建立班集体的方法 (一)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班集体初建阶段 一个刚组成的班级,虽有班级的组织形式,但其成员仍然是缺乏联系的孤立个体。 2.班集体成型阶段 标志: 一是出现了一支能主动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的班干部队伍,他们既能带头完成学习任务,又能反映民意,提出合乎同学需要的班级活动建议,并能在班主任指导下提出班级目标,核定班级计划; 二是班级大多数成员开始出现了对班级活动的期待,并且愿意为班级活动的成功出智力、出体力, 三是在班级的共同活动中,形成了相互关心、相互合作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班级的组织化程度,形成了班级大群体; 四是班级规范和班级舆论初步形成,谁守规范,谁爱集体,谁就会受到舆论的赞扬,反之,则感受到舆论的压力,这意味着班级已对其成员的成长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3.班集体成熟阶段 高度的自主性和高度的凝聚力。 (二)培养班集体的策略 1.确定集体共同奋斗目标 (1)目标结构要有层次性。 (2)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民主性,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 (3)班级目标既要适度,又要有激励作用。 (4)班级目标要体现针对性,要抓主要矛盾,解决班集体形成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培养班级干部,建立班级领导核心 (1)班级干部的选拔 (2)班级干部的培养 首先,要大胆使用,精心扶植。 第二,要严格要求,任人唯贤。 第三,要建立班级干部轮换制度。 3.建立健全的班集体制度 班集体制度是班集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等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一般以文字的形式表达一定的行为规范,用以约束班集体成员的言行,调节集体内部的人际关系。 班集体制度应该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的教育法规,要符合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不能与之相抵触。 班集体制度应该符合教育教学及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班集体制度要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 班集体制度的制定要充分发扬民主。 班集体制度制定以后要坚决执行。 4.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正确的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内占优势的,为大多数学生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正确的集体舆论是班集体自我教育的手段,是形成和发展班集体的巨大力量。 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正面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其次,通过讨论、评议等形式,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第三,通过表扬与批评等手段,树立班级正气。 第四,充分发挥班级舆论阵地的作用。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班主任是对一个班的全体学生全面负责的教师。 2.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科任教师的纽带。 3.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各种学生组织、家庭和社会的桥梁。 (二)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与职责 1.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2.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3.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和体育活动。 4.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5.进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