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骨质疏松与疼痛.ppt

发布:2017-05-25约3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原发性骨质疏松病例分享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 中医康复科 王高岸 病史摘要 1、患者陈某,女,80岁。 2、1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腰背部疼痛,特点是疼痛难忍,为阵发性、放电样、烧灼样疼痛,每次持续时间约10秒至半小时,疼痛严重时不能转身,卧床休息好转,坐起及站立加重。在当地诊所就诊,考虑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不佳。 3、既往史:有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功能Ⅱ级病史3年。 6、查体:胸椎稍后凸,腰椎生理稍变直,胸7至腰3棘突压痛、叩击痛,腰椎活动受限。 影像学检查 胸腰椎MRI:胸6、8、12及腰1椎体压缩性改变,胸8椎体及左侧第8肋骨小头异常信号改变,转移瘤可能性大。 胸椎CT: 1、胸8椎体压缩性骨折,请结合临床。2.扫描胸椎骨质疏松及退行性变。 其他检查 彩超、心电图及CRP、类风湿因子(RF)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钙、磷、碱性磷酸酶、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多肽系列及多种肿瘤标志物等无特殊。 鉴别诊断:骨转移瘤 支持点:胸腰椎MRI:胸8椎体及左侧第8肋骨小头异常信号改变,转移瘤可能性大。 不支持:胸椎CT: 1、胸8椎体压缩性骨折。2.扫描胸椎骨质疏松及退行性变,未见骨破坏等骨转移瘤表现。 CRP、碱性磷酸酶、多种肿瘤标志物等无特殊。 治疗过程 1、诊断未明确,先对症治疗:中药熏蒸、针灸理疗及口服双氯芬酸钠缓稀片等,效果不佳,需加用曲马多方可减轻。 2、5天后,诊断骨质疏松症,予骨化三醇0.25ug,bid;鲑鱼降钙素50iu,qd,皮下注射;阿仑膦酸钠70mg,qw;维D钙片300mg,bid。服药4天后症状开始减轻,1周后明显减轻,2周后基本消失,仅活动后(约30分钟后)疼痛。 讨论 困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两大问题:疼痛和 骨折。 骨质疏松与疼痛 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骨折能够导致急性疼痛。 骨质疏松的慢性疼痛一般与骨变形、关节错位和肌腱的压力有关。 研究认为,骨质疏松能够导致疼痛的发生的机制在于椎板蜕变和受损,而刺激神经末梢,导致伤害性疼痛传导。这也就是许多临床医生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来缓解疼痛的机理。 缓解疼痛抗骨质疏松药物选择 椎板蜕变和受损也是骨质疏松的病理改变,都是基于骨转换而产生的。骨转换要素:骨吸收、骨形成、骨矿化。抗骨质疏松药物也分为这三类。 哪一类效果最快呢?——骨矿化类及降钙素。 骨化三醇 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3的最重要活性代谢产物之一。也就是1,25-(OH)2-D3。 1,25-(OH)2-D3的生成: 体内的VD3(维生素D3)主要由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些外线照射转化而来,也可由动物性食物中获取。VD3无生物活性,它首先需在肝羟化成25-OH-D3,然后在肾又进一步转化成1,25-(OH)2-D3 骨化三醇(1,25-(OH)2-D3)作用: ①促进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这是由于1,25-(OH)2-D3进入小肠粘膜细胞内,与胞浆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促进转录过程,生成与钙有很高亲和力的钙结合蛋白(calcium-binding protein),参与钙的转运而促进钙的吸收。 ②对骨钙动员和骨盐沉积有作用,一方面促进钙、磷的吸收,增加血钙、血磷含量,刺激成骨细胞的活动,从而促进骨盐沉积和骨的形成。另一方面,当血钙浓度降低时,又能提高破骨细胞的活性,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浓度升高。 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根本目标 预防降低椎体及髋部骨折药物——阿仑膦酸钠(福善美)。 10年研究中阿仑膦酸钠持续 改善骨密度 结论 综合治疗,联合用药,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骨量,预防骨折。 * 诊断:骨质疏松症 1、疼痛,胸腰背部疼痛,卧床休息好转,坐起及站立加重 2、脊柱变形; 3、影像学检查见胸6、8、12及腰1椎体压缩性改变,胸腰椎骨质疏松及退行性变。 抗吸收类药物:雌、孕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 促骨形成药物: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素,vitK 促骨矿化药物:钙剂,vitD,骨化三醇 降钙素 降钙素增加BMD(抑制骨吸收及促进骨形成) 有效缓解骨痛 降钙素能预防脊椎骨折 通过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减少骨吸收 降钙素不导致 破 骨细胞凋亡, 使用更加安全 降钙素减少骨吸收的机理 干细胞 破骨细胞前体 破骨细胞 ? 单核细胞 吞噬细胞 体外实验显示: 降钙素可以刺激成骨细胞增殖 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成骨细胞活性提高 降钙素对骨形成的作用 Farley JR, et al. Calcif Tissue Int. 1991 降钙素的镇痛作用机理 作用于 中枢神经 抑制骨吸收减少骨溶解 降钙素 抑制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