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患者的肠内营养的护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防误吸? 体位: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取半卧位,常规抬高床头30-45度 定期监测胃内残留量:Q4h回抽喂养管(最大胃残留量50-150ml) 反流风险大的高危患者及早留置鼻胃十二指肠管或空肠造口 胃潴留患者早期使用促胃动力药 持续滴注代替间断喂养可减低胃残留量,减低反流风险 喂养前需确认喂养管道的位置 胃肠道并发症(腹泻)腹泻常见原因和措施1 原因 措施 输入速度过快 减少或控制输入速速 输入总量过多 每小时增加20ml,每天增加20ml/h 浓度过高 稀释后输注 温度过低 调节房间温度或使用加热器 营养液污染 每天更换营养泵管、营养液打开8h内用完,冰箱内保存不超24h、喂养前后冲洗管道 营养液渗透压过高 合理渗透压为300-500mosmol/l 膳食纤维缺乏 增加膳食纤维含量 低钠 监测患者每天钠的出入,保持体液平衡 低蛋白血症 纠正低蛋白后或配合PN 抗生素 菌落失调时家用肠道益生菌 乳糖不耐受 选用低乳糖成分的营养液 消化吸收不良 选用短肽类或氨基酸类肠内营养制剂 胃肠道炎症 治疗感染恢复肠道功能 高血糖 检查代谢情况,强化胰岛素治疗 腹泻原因及措施2 机械并发症 粘膜损伤:操作时或置管后对局部组织的 压迫而引起粘膜水肿、糜烂或坏死。 喂养管堵管: 喂养管脱出: 喂养管道堵塞原因和措施 原因 措施 未定期冲管 管饲前后冲洗喂养管 持续经泵输注时Q4h冲洗喂养管 用碳酸氢钠冲洗,无效时更换导管 喂养管管径过小 改用CH10喂养管 营养液过于粘稠 用CH10喂养管 Q2h冲洗喂养管(脉冲式冲管比直冲效果好) 磨碎的药物 改用液体药物替代 堵管的处理: 第一步用5ml空针抽吸温开水冲管 第二步用空针尽量把管道中参与的营养液抽吸出来 第三步用碳酸氢钠尽量打入管道中 第四步等待30-60min 第五步如果未成功,继续重复以上步骤 用注射器试行向外负压抽取胃内容物(而不是向内推注) 尽量不要用导丝插入导管内疏通管腔,以免引起喂养管破裂。 喂养管脱出: 原因:置管位置不当、患者咳嗽、自行拔出 措施:确认管道位置、通过测胃内容物PH判断管道深度 代谢并发症 高血糖: 常见于处于高代谢状态的患者、接受高碳酸化合 物喂养及接受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措施: 1.做好常规血糖监测对于高血糖一般应用小剂量胰岛 素0.1-0.2U/kg皮下注射: 2.血糖大于20mmol/L配合胰岛素小剂量持续静脉泵入控制血糖于5-11mol/L 3.应用胰岛素好不可随意中断肠内营养以免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 常见于长期应用肠内营养而突然停止时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肠内营养的定义:指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营养基质及其他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ICU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营养支持途径的改变: 20世纪70年代 “当病人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静脉营养” 20世纪80年代 “当病人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周围静脉营养” 20世纪90年代 “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它” 当前 “全营养支持 肠内首选肠内外联合应用” 对肠道屏障功能的认识促进肠内营养发展: 1、粘膜屏障 粘膜细胞间紧密连接部 粘膜细胞间淋巴细胞 2、免疫屏障 肠腔内分泌免疫球蛋白A 肠壁淋巴板 肠系膜淋巴结 肠系统含有全身60%的淋巴细胞 3、生物屏障 胃液、胃酸 胆液、胰液、胃肠道黏液、胃肠道益生菌 肠粘膜屏障障碍的危害: 肠粘膜屏障障碍 肠道内毒素、细菌易位 淋巴、门静脉系统 SIRS,SEPSIS (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 MODS(多脏器功能衰竭) 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需要肠内营养供应营养(70%营养由肠内营养提供30%由动脉血供应): 肠粘膜细胞需直接与食糜接触才能促进增殖、生长的生理特性。肠粘膜具有激素分泌功能,肠外营养不具有这些作用,因此,为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的优势: 利于恢复肠蠕动功能 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 维护肠道屏障功能 利于肠襻组织的康复 促进蛋白质合成 改善肠-胆功能 免疫功能的调控 可减少细菌易位 可改善门静脉系统循环 符合生理吸收过程 安全、经济、方便 长期肠外营养的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