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各族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专题第二讲增强各族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小学维语(1)班 徐洁(33)解凤梅(34)张亮(35) 一、文化与中华文化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或人类化。有了人,就开始有了历史,也开始了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二)民族与文化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这一成果包括物质方面的、精神方面的。其中,物质方面的成果实质上就是民族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包括人的衣、食、住、行、用所属的多种物品,以及制造这些物品的物品。如食物、服装、日用器物、交通工具、建筑物、道路、桥梁、通讯设备、劳动工具等等。精神方面的成果是观念性的东西,通常以心理、观念、理论的形态存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心态、心理、观念、思想等。如伦理道德、价值标准、宗教信仰等。二是已经理论化对象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即客观化了的思想。 民族与文化密切相关。文化由人创造,与人类产生同时开始,需要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过程。民族的形成需要有一个人类共同体、一个历史过程和共同的文化背景。文化是民族基本生存方式的放映,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各种变迁适应民族生存需要,民族通过文化传承满足文化保存和发展的需要,文化的活力决定民族生存方式,民族的稳定性影响文化的变迁。 (三)中华文化及特点 中华文化史是文化的多元辩证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都带来中华文化的跃进,出现新质文化,推动社会的前进,并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民族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是一个多元的复合文化形态,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文化发展史。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汉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各兄弟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同时又保有自己的民族个性,在祖国的百花园中各显异彩,使中华文化绚丽多姿。中华各民族虽然经历各异、发展阶段也不同,但随着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民族团结的加强,各民族的共同进步,是必然的历史趋势。繁荣各民族的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是各民族的时代任务,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较好地结合其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不断地更生创新,既能保持和发展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能积极地有效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要实行这样的文化创新,就要对本民族的文化发展进行历史的、客观的甄别认识,存其精华,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文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样的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全球意识的高度,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中,把握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因此需要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并能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效结合. 二、新疆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 (一)、新疆文化及特点 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13个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一、新疆的文化是多元的,同时又是一体的。一体就是它是中华文化一个有机的部分,而且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而不是处在一个分裂的状态。 二、新疆的文化有种共享、互通、互补的现象。新疆的东西、新疆的文化不是仅仅属于新疆地区,或者属于某个特定的民族。比如,新疆的拉面,是哪一个民族的呢?是维吾尔族的?它叫凉面。到了乌孜别克,它叫狼克面,这显然是从汉语来的,但它的味道已经变了,它和兰州拉面不一样,和北京的旗人、满族人喜欢做的抻面也不一样,它已经新疆化了。阿凡提的故事,应该是纳赛尔丁阿凡提的故事,这个是新疆的,维吾尔族强调它是维吾尔族的,乌孜别克族强调它是乌孜别克族的,阿富汗说它是阿富汗的。过去我们认为哈密瓜只有新疆有,但是我在美国吃的哈密瓜说是以色列产的。过去我们认为坎儿井只是吐鲁番的特点,还有一些说法,说坎儿井是林则徐或者是谁发明的,但是伊朗也有坎儿井,我去伊朗,伊朗人给我们介绍,认为那是伊朗的特点,巴勒斯坦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