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实验学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岱山实验学校 林 坚 为什么要列方程? (1)能直接列出算式求桃夭门大桥的长吗? (2)如果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设哪个未知数为x ? (3)根据怎样的相等关系来列方程?方程的解是多少? 顺 向 思 考 问题1:西喉门大桥长2588米,是桃夭门大桥的2倍还多812米 桃夭门大桥有多长呢? 5.3 怎么样来列方程? 问题2:一辆手推车满载时,可装半袋面粉加180斤大米,或者4袋面粉加5斤大米,求 1袋面粉的重量。 在题目描述的过程里,随便“拉出”一个量,根据题意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它”,中间连一“等号”,方程即列成。 列方程过程的实质 选择一个合适的量, 选择一合适量,两种方法表示,再用等号连接。 怎么样来列方程? 问题3:5位教师和一群学生一起去公园,教师按全票价每人7元,学生只收半价.如果门票总价计206.50元,那么学生有多少人? 怎么样来列方程? 5位教师和一群学生一起去公园,教师按全票价每人7元,学生只收半价.如果门票总价计206.50元,那么学生有多少人? 解:设学生有x人, 5×7+0.5×7x=206.5 解这个方程,得 x=49 由题意,得 检验:x=49适合方程,且符合题意 答:学生有49人。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及其关系. 2.设元:选择一个适当的未知数用字母表示(例如x). 3.列方程:选择一个量,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再用等号连接. 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问题4: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开汽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出发后经3 时两人相遇。已知在相遇时乙比甲多行了90千米,相遇后经 1 时乙到达A地。问甲、乙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A B B A 怎么样简捷的列方程? 行程问题 三个基本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 = 时间×速度 速度 = 路程÷时间 时间 = 路程÷速度 问题4: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开汽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出发后经3 时两人相遇。已知在相遇时乙比甲多行了90千米,相遇后经 1 时乙到达A地。问甲、乙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B A C 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 相遇前乙行驶的路程 怎么样简捷的列方程? 解决行程问题时,若一量为所求量(设为未知数),另一量给出的数值较具体,则选择第三量列方程。 即:一量设,一量已知,一量列方程 行程问题 相遇后乙行驶的路程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