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年人教版初中物理章节复习提纲(填空版).doc

发布:2017-06-03约4.22万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物理章节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1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3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5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7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9 第六章 《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12 第七章 《电功率》复习提纲 16 第八章 《电与磁》复习提纲 20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24 第十一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26 第十二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31 第十三章《压力和压强》复习提纲 33 第十四章《机械能》复习提纲 38 第十五章 《热和能》复习提纲 41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的物体叫 。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 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 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 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 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 ,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交谈,因为 ,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 , 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合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 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早、晚)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 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 ,测量方法是: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 发出的声音。 2、音调: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 叫频率,物体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 又记作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 和 有关。 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