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物理光学与热工学部分简答题.doc

发布:2017-06-10约2.5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光学与热工学部分简答题 光学 1、混响声与回声有何区别?它们和反射声的关系如何? 2、什么叫共振频率的“简并”?如何避免? 简并现象:当不同共振方式的共振频率相同时,出现共振频率的重叠,称为“简并”。 防止简并现象的根本原则是:使共振频率分布尽可能均匀。具体措施有: 1)选择合适的房间尺寸、比例和形状; 2)将房间的墙或天花做成不规则形状; 3)将吸声材料不规则地分布在房间的界面上 3、什么是吻合效应?在隔声构件中应如何避免或减小吻合效应对隔声的影响? 墙体在声音激发下会产生受迫振动,振动既有垂直于墙面的也有沿墙面传播的,不同的入射频率或入射角度将产生不同的沿墙面传播的传播速度Cf。然而,不同频率的声波,墙体本身存在沿墙面传播固有传播速度Cb。在某种入射频率和入射角度下,出现Cf=Cb时,将产生“吻合效应”,这时,枪板非常“顺从”地跟随入射声波弯曲,使大量声能透射到另一侧去,形成隔声量的低谷。 声波无规入射时,每种隔声材料都会在某一频率上发生吻合效应,这一频率被称为“吻合频率”,在隔声曲线上的低谷称为“吻合谷”。 薄、轻、柔的墙体吻合频率高;厚、重、刚的墙体吻合频率低 4、什么是质量定律?在理想情况下,(无刚度、无阻尼、柔顺质量、忽略边界条件),单层墙体隔声量理论推导得到:隔声量R=20lg(f*m)-48 得到质量定律(mass law):墙体越重空气声隔声效果越好。 1)面密度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B。 2)频率增加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B。 在实际情况下,在质量控制的频率范围内明显出现质量定律的表现,但比6dB要小,一般地,面密度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4-5dB 5、声波透入维护结构有那些途径? 声波传入围护结构的三种途径 1)空气。通过孔洞、缝隙传入。 2)透射。声波à 结构产生振动à 再辐射 3 )撞击和机械振动。结构振动à 再辐射 6、在游泳馆设计吸声时,应如何选材为宜? 7、什么是等传声量设计原则? 等传声量设计原则:墙上设计有门时,最合理的隔声 计是两者透射量相等。 即τwSw= τdSd。从经济角度来讲,通常,墙的隔声量略大于门即可,最大可不超过10dB。 热工学 1、建筑热环境分为室内热环境和室外热环境。属于室内和室外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室外气候因素:太阳热辐射、空气温湿度、风、雨、 雪等,统称为“室外热作用”; 室内气候因素:空气的温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与水分等,统称为“室内热作用” 2、建筑热环境设计包括哪些,设计目标是什么? (1)如何通过建筑物和规划上的手段有效防护或利用室内外气候因素,合理解决房屋的日照、保温、防热、防潮等问题; (2)如何配备适当的设备进行人工调节(如采暖、空调等); (3)如何创造和完善装配房屋的建筑构件,以创造好室内热环境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 3、什么是“城市热岛”现象?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 所谓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 措施:(1)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成反比,绿化覆盖率越高,则热岛强度越低,当覆盖率大于30%后,热岛效应得到明显的削弱;覆盖率大于50%,绿地对热岛的削减作用极其明显。规模大于3公顷且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绿地,基本上与郊区自然下垫面的温度相当,即消除了热岛现象减少人为的热释放 (2)水面、风等也是缓解城市热岛的有效因素。水的热容量大,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升温值最小,表现出比其他下垫面的温度低;水面蒸发吸热,也可降低水体的温度。风能带走城市中的热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因此在城市建筑物规划时,要结合当地的风向,不要把楼房全部建设成为东西走向的,要建设成为便于空气流通的模式;同时,最好将一些单位的高院墙拆掉,建成栅栏式,增加空气流通。 (3)尽量将民用煤改变为液化气、天然气,集中供热也是一条重要的对策。 4、什么是空气的露点温度? (设不人为地增加或减少空气含湿量,而只用干法加热或降温空气) 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 φ=100%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该状态下空气的露点温度,用tc表示。 5、传热方式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导热 对流 辐射。导热定义:指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靠物质微观粒子(分子、原子、自由电子等)的热运动引起的热能转移现象。 导热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发生,但只有在密实的固体中才存在单纯的导热过程。对流定义: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中,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 本来温度相同的流体,因其中某一部分受热(或冷却)而产生温度差,形成对流运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