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8章磁盘存储器的管理详解.ppt

发布:2017-04-13约1.04万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8.1 外存的组织方式 文件的物理结构直接与外存的组织方式有关。目前常用的外存组织方式有:   (1) 连续组织方式。   (2) 链接组织方式。   (3) 索引组织方式。 ;8.1.1 连续组织方式 连续组织方式又称连续分配方式。连续分配要求为每一个文件分配一组相邻接的盘块。例如,第一个盘块的地址为b,则第二个盘块的地址为b+1,第三个盘块的地址为b+2…… 通常,它们都位于一条磁道上,在进行读/写时,不必移动磁头,仅当访问到一条磁道的最后一个盘块后,才需要移到下一条磁道,于是又去连续地读/写多个盘块。 在采用连续组织方式时,可把逻辑文件中的记录顺序地存储到邻接的各物理盘块中,这样所形成的文件结构称为顺序文件结构,此时的物理文件称为顺序文件。这种分配方式保证了逻辑文件中的记录顺序与存储器中文件占用盘块的顺序的一致性。; 为使系统能找到文件存放的地址,应在目录项的“文件物理地址”字段中,记录该文件第一个记录所在的盘块号和文件长度(以盘块数进行计量)。 图8-1 示出了连续分配的情况。图中假定了记录与盘块的大小相同。Count文件的第一个盘块号是0,文件长度为2,因此是在盘块号为0和1的两盘块中存放文件的数据。 ;图8-1 磁盘空间的连续组织方式; 如同内存的动态分区分配一样,随着文件建立时空间的分配和文件删除时空间的回收,将使磁盘空间被分割成许多小块,这些较小的连续区已难于用来存储文件,此即外存的碎片。 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紧凑的方法,将盘上所有的文件紧靠在一起,把所有的碎片拼接成一大片连续的存储空间。 但为了将外存上的空闲空间进行一次紧凑,所花费的时间远比将内存紧凑一次所花费的时间多得多。 ; 连续组织方式的主要优点有: (1)顺序访问容易。访问一个占有连续空间的文件非常容易。系统可从目录中找到该顺序文件所在的第一个盘块号,从此开始顺序地、逐个盘块地往下读/写。连续分配也支持直接存取。例如,要访问一个从b块开始存放的文件中的第i个盘块的内容,就可直接访问b+i号盘块。 (2)顺序访问速度快。因为由连续分配所装入的文件,其所占用的盘块可能是位于一条或几条相邻的磁道上,这时,磁头的移动距离最少,因此,这种对文件访问的速度是几种存储空间分配方式中最高的一种。  ;连续组织方式的主要缺点如下: (1) 要求有连续的存储空间。要为每个文件分配一段连续的存储空间,这样,便会产生出许多外部碎片,严重地降低了外存空间的利用率。如果是定期地利用紧凑方法来消除碎片,则又需花费大量的机器时间。 (2) 必须事先知道文件的长度。要将一个文件装入一个连续的存储区中,必须事先知道文件的长度,然后根据长度,在存储空间中找出一块其大小足够的存储区,将文件装入。有些情况下知道文件的大小很难,只能靠估算。 (3) 不能灵活地删除和插入记录。需移动相邻的记录,改变文件大小。 (4) 对于那些动态增长的文件,即使事先知道文件的最终大小,也会使大量的存储空间长期地空闲着。。;8.1.2 链接组织方式 如果可以将文件装到多个离散的盘块中,就可消除连续组织方式的上述缺点。在采用链接组织方式时,可为文件分配多个不连续的盘块,再通过每个盘块上的链接指针,将同属于一个文件的多个离散的盘块链接成一个链表,由此所形成的物理文件称为链接文件。 链接组织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1) 消除了磁盘的外部碎片,提高了外存的利用率。 (2) 对插入、删除和修改记录都非常容易。 (3) 能适应文件的动态增长,无需事先知道文件的大小。;1. 隐式链接 在采用隐式链接分配方式时,在文件目录的每个目录项中,都须含有指向链接文件第一个盘块和最后一个盘块的指针。而在每个盘块中都含有一个指向下一个盘块的指针。 图8-2 中示出了一个占用5个盘块的链接式文件。在相应的目录项中,指示了其第一个盘块号是9,最后一个盘块号是25。在第一个盘块9中设置了第二个盘块的盘块号是16;在16号盘块中又设置了第三个盘块的盘块号1。 如果指针占用4个字节,对于盘块大小为512字节的磁盘,则每个盘块中只有508个字节可供用户使用。 ;图8-2 磁盘空间的链接式分配; 隐式链接分配方式的主要问题在于: 它只适合于顺序访问,它对随机访问是极其低效的。如果要访问文件所在的第i个盘块,则必须先读出文件的第一个盘块……,就这样顺序地查找直至第i块。当i=100时,须启动100次磁盘去实现读盘块的操作,平均每次都要花费几十毫秒。可见,随机访问的速度相当低。 此外,只通过链接指针来将一大批离散的盘块链接起来,其可靠性较差,因为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指针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链的断开。 为了提高检索速度和减小指针占用的存储空间,可以将几个盘块组成一个簇(cluster)。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