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存储器课件.ppt
圖7-6硬碟的40線電纜硬碟裝好後還要做兩件事,首先要進入CMOSSetup設置硬碟類型(HDDType),即設置硬碟的柱面數、磁頭數和扇區數。其次要用FDISK、FORMAT命令進行硬碟分區和格式化,也可用硬碟專用管理軟體DM進行,之後才能使用。具體做法在後面有關章節介紹。7.2.2硬碟的技術參數7.2.2.1硬碟的技術指標1.道密度與位密度硬碟道密度是指磁片徑向的磁軌密度,單位是TPI(TrackPerInch)即每英寸磁軌數。2.轉速:硬碟的轉速是指硬碟主軸馬達也就是盤片的轉速,單位是RPM(RoundPerMinute)即每分鐘圈數。3.平均存取時間平均存取時間(AverageAccessTime)是反映硬碟數據操作速度的指標,單位是毫秒(mS)。它包括三個時間段:平均尋道時間(Seektime),平均定位時間(Settingtime),轉動延遲(Rotationallatency)。4.緩存容量緩存容量(CacheSize)是指硬碟內部數據的高速緩衝記憶體的大小,如256KB、512KB、1MB和2MB等。5.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MeanTimeBetweenFailures)是指硬碟操作時發生故障的時間間隔的平均數。6.硬碟控制器的數據傳輸率硬碟控制器即介面的數據傳輸率是指緩存至主機的數據傳送速度。7.2.2.2硬碟實例以Maxtor5T060H6硬碟為例,它的技術規格如下:……7.2.3硬碟的物理類型參數硬碟的參數很多,其中直接關係到用戶安裝使用硬碟的參數有柱面數、磁頭數、扇區數和容量,前三項稱為硬碟的物理結構參數,常常以“C/H/S”標注在硬碟的盤面上。1.柱面數(Cylinder)縮寫為Cyln,指每個盤面上的磁軌數。由於硬碟盤片是上下疊放的,所以每一個盤面上的同號磁軌便組成一個圓柱面。這個參數為CMOSSetup中設置硬碟類型(HDDType)的關鍵參數。2.磁頭數(Heads)硬碟的讀寫磁頭總數。因為每個盤片的上下兩面各有一個磁頭,所以也是硬碟的盤面總數。這個參數也是CMOSSetup中設置硬碟類型的關鍵參數。3.扇區數(Sector)縮寫為Sect,指每個磁軌上劃分的記錄數據的基本社區域的數目,對DOS系統而言,每個社區域包含512個位元組。這個參數也為CMOSSetup中設置硬碟類型的關鍵參數。4.存儲容量(Size)指硬碟可以存儲的數據字節數,單位為MB(1MB=1024×1024位元組)和GB(1GB=1024MB)。格式化容量(GB)=柱面數×磁頭數×扇區數×512÷1024÷1024÷1024。5.間隔存取因數(Interleaver)……6.寫預補償(WritePre-Comp)……7.磁頭著陸區(LandingZone)……7.3硬碟控制器介面在微機系統中採用過的硬碟介面主要有四種,ST-506、ESDI(EnhancedSmallDeviceInterface)即增強型小型設備介面、IDE和SCSI。IDE介面廣泛用於普通PC機,SCSI介面多用於伺服器和專用圖形工作站。7.3.1硬碟IDE型介面7.3.1.1IDE介面IDE(IntelligentDeviceElectronics)即智能設備電子介面,是目前PC機普遍採用的最基本硬碟介面。IDE介面的40個引腳除了對主板上的ISA匯流排(也叫AT匯流排)的信號進行必要控制之外,基本上是原封不動地送往硬碟驅動器,所以IDE介面也常被稱為ATA介面。PC主板通常提供兩個IDE介面,每個ID可連接兩個IDE設備,採用一條40線扁平電纜傳送控制和數據信號。硬碟上的IDE插座外形如圖7-7所示,其中第20針沒有,為的是電纜定位。IDE介面和電纜的40線信號定義如表7-2。主板上IDE介面佔用的系統硬體資源通常為:IDE1的I/OPort地址為1F0H-1F7H,IRQ14,IDE2的I/OPort地址為170H-177H,IRQ15。圖7-7硬碟IDE介面的插座*磁片記憶體退出7.1軟碟驅動器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