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三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更浩瀚的海洋》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docx

发布:2018-07-05约1.3万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三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更浩瀚的海洋》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初三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更浩瀚的海洋》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更浩瀚的海洋》   Ⅰ.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赏析】哪里是我的家,迢迢千里路,望不到尽头。思乡的泪,沾湿了我的双袖,模糊了我的面容。骑在马上,我与你匆匆相   逢,请你转告我的家人,我依然平安无恙。本诗以自然质朴的话语,写出了作者的雄心与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不假雕   琢信口而成,又自然真挚。   Ⅱ.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瀚(hàn):广大。如:浩瀚。   裸(luǒ):露出,没有遮盖。如:裸视。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如:镶牙。   悯(mǐn):1.怜悯。如:其情可悯。本文可取此义。2.忧愁。如:悯然涕下。   谧(mì):安宁,平静。如:静谧。   撇(piē):1.弃置不顾,抛弃。如:撇开。2.从液体表面上轻轻地舀。如:撇去。本文取此义。   萋(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袒(tǎn):1.脱去或敞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如:袒胸。本文取此义。2.袒护。   虔(qián):恭敬。如:虔心。   二、词语识记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   苦行僧:用苦行的手段修行的宗教徒。   安谧:安宁,安静。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心扉:人的内心。   三、预习效果反馈   1.作者写的七种人,代表了哪几种人?   2.作者为什么要离开浩瀚的大海?   3.本文的体裁是什么?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Ⅲ.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让我们离开这片海岸吧,这里没有一块 的地方可让我们 。我绝不愿意在这样的风里 我金色的发辫   ,在这样的空间 我 的胸脯,脱下的衣裳, 地站在这样的光线下。   2.纪伯伦, (国)诗人、 作家、画家,是 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   :散文诗集 、 、 ,以及小说 、 等。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撒盐→悲观者   扔糖→轻浮的乐天派   检死鱼→虚伪的慈善家   勾画者→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撇泡沫者→空想家   听贝壳者→庸人   头埋沙子者→懦夫   (所见)→人生角色(否定)→(逃离)   (二)段落层次   1.第1、2段:开篇 。   2.第3~19段:描述了 ,揭示了 。   3.第20、21段:表达了作者 。   (三)写作特点   1.丰富的想象。本文通过对在海边所见的七种人的行为的描述,想象出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2.优美的诗化的语言。本文用优美的语句描写大海,句式自由,节奏多变。   3.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本文的七种人的表现,象征着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4.写作借鉴:本文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文中的七种人在海边的表现,各象征了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在这几种人面前,作者   毅然离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的人生观念——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重难点句子   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文中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抒发出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二)对第一自然段的诠释   第一自然段,作者开篇用诗的语言、诗的意象,给我们营造了诗的意境、也为后文七种人提供了活动的场景。   Ⅳ.当堂练习   用下列词语描绘大海的景象,字数不少于50个字。   蔚蓝 波涛汹涌 浩瀚 激荡   Ⅴ.课后巩固练习   一、基础题(9分)   1.给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注音。(5分)   (1)你所看见的,实在是所有人中最糟糕( )的一个,他虔( )诚、纯洁,把生活的痛苦拒( )于自己的心扉( )之外   ,而生活也把他的心灵跟欢乐隔绝( )开来。   (2)我绝不愿意在这样的风里散( )开我金色的发辫( ),在这样的空间袒( )露我柔嫩( )的胸脯,脱下衣裳( )   ,赤条条地站在这样的光线下。   2.选择书写正确的一组( )(2分)   A.浩瀚 污垢 悲观 赤裸裸   B.躯体 壤除 匣子 码瑙缸   C.怜悯 钩画 安谧 顶礼膜拜   D.泡沫 贝壳 糟糕 遮人耳木   3.选择用词正确的一组( )(2分)   (1)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