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概 述 神经系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 射弧。反射弧有简繁之分,简单的反射弧只包括传入 和传出神经元,并仅局限于中枢的某一部分;复杂的 反射弧则涉及到脑干、间脑直至大脑,中间神经元也 相应的增多,进而出现了上、下行传导的纤维,构成 了中枢系统的各种长距离的传导束:①上行(感觉) 传导束是将内、外环境的感觉冲动传入各级中枢;② 下行(运动)传导束是将经各级中枢整合分析后的冲 动→ 脑干和脊髓→传出神经→ …… 脊髓内部结构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学习重点 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 路及不同部位病变后出现的症状。 2.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及不同部位病变后 出现的症状。 3.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4.视觉传导路及不同部位病变后出现的症状。 5.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及病变后出现的症状。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一般感觉 痛觉 温觉 触觉 压觉 本体感觉 内脏感觉 特殊感觉 视觉(躯体) 听觉(躯体) 平衡觉(躯体) 嗅觉(内脏) 味觉(内脏) 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触觉传导路 由三级神经元传导。 第1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 第2级神经元 薄、楔束核 →× → 内侧丘系→丘脑腹 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 核→丘脑中央辐射 →内囊后 肢→中央后回中上部、旁小 叶后部。 T5 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触觉传导路 病变可能导致的障碍 1.交叉下方病变 患者在闭眼 时不能确定病变同侧关节的 位置、运动方向、两点间距 离以及实体觉丧失。 2.交叉上方病变 患者在闭眼 时不能确定病变对侧关节的 位置、运动方向、两点间距 离以及实体觉丧失。 二、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感觉传导通路 由两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 是神经节;第2级神经元是: ①胸核( C8~L2)→同侧侧索 脊髓小脑后束 →小脑下脚→旧小 脑皮质; ②腰骶膨大(V~Ⅶ)→对侧及 同侧的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上脚 →旧小脑皮质; ③颈膨大(Ⅵ、Ⅶ ) →小脑下脚 →旧小脑皮质。 三、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第1级神经元 是脊神经节。 第2级神经元 是脊髓边缘 核、固有核、背核 → 交叉 (痛、温觉→脊髓丘脑侧 束,压觉和粗触觉→脊髓丘 脑前束)→丘脑腹后外侧 核。第3级神经元为丘脑腹 后外侧核→ 内囊后肢→ 半 球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 旁小叶后部。 粗触觉:触点的体表定位。 三、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病变可能导致的障碍 1.交叉下方病变 患者 2.交叉上方病变 患者 四、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 节。 第2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脊 束核(痛、温觉) 、脑桥 核(触觉) →× →三叉丘 系→腹后内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内 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内 囊后肢→中央后回下1/3 。 意识性一般躯体感觉传导路的共同点 1.三级神经元传导 第1级神经元位于脊或脑神经节。 第2级神经元位于脊髓或脑干。 第3级神经元位于丘脑腹后外侧或内侧核。 2.交叉上行 第2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上行。 3.经过内囊后肢 五、视觉传导通路 鼻侧视野→颞侧半视网 膜;颞侧视野→鼻侧半 视网膜。 第1级神经元 视网膜双 极神经元。 第2级神经元 视网膜节 细胞。 第3级神经元 外侧膝状 体。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后的表现 六、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光照一侧瞳孔后,可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 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①光照侧的反应,称为直接对光反射; ②未照射侧,称为间接对光反射。 反射的通路为:强光→视网膜(视觉感觉器) →视经→两侧视束→中脑顶盖前区→双侧动眼 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瞳孔括约肌→双眼瞳孔缩小。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六、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一侧视神经损伤时,光照患侧眼时,两侧瞳孔均 不缩小,但光照健侧眼时,则两眼对光反射均存在 (患侧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 。 2.瞳孔对光反射中枢病变(中脑顶盖前区),两眼 瞳孔对光反射均消失。 3.一侧动眼神经损伤时,无论光照哪侧眼,患侧眼 的瞳孔对光反射均消失(患侧眼的瞳孔直接及间接 对光反射均消失),但健侧眼的瞳孔直接及间接对 光反射存在。 七、听觉传导路 Corti氏器→蜗N节→Ⅷ脑 神经→蜗神经核→X斜方 体→外侧丘系→ 内侧膝状 体→内囊后肢→听觉中枢 第二节 运动传导通路 学习重点 1.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锥体系的分部。 2. 皮质核束的起止、行程和机能。 3.核上瘫、核下瘫的的概念。 4.面神经与舌下神经的核上瘫、核下瘫。 5.皮质脊髓束的起止、分部、途径和机能。 6.锥体系上位神经元和下神经元损伤后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