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高考政治专题突破】【专题11】《唯物辩证法》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正确把握联系、发展、矛盾之间的联系 ①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 ②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它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③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小专题3 坚持矛盾的观点 材料导引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6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十八大后,决策层多次强调,户籍制度改革要实行有区别、有分类的户籍政策,即差别化落户政策。 问题1 矛盾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含义 (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联系 (1)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问题2 如何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区别 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依据 矛盾特殊性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侧重点 强调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强调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 联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辩证法领域的体现。二者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核心发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 问题3 如何看待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2)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见附表 核心发散 矛盾观点在实践中的应用 (1)“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2)“根据……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优势、特色、特征”,此类关键词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试点、推广、抓好典型、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 (4)“第一(要务)、重点、关键、首要(问题)、中心、重心、重中之重、突破口、根本途径、主题、核心”,此类语言哲理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抓重点和关键。 (5)“主流、主体、方向、大局、认清形势、大于、强于、总体上、总的”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性质、利大于弊、本质”此类语言哲理是: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小专题4 坚持创新的观点 材料导引 美国《连线》杂志网站2014年7月文章指出,中国如今正在打破任何视其为跟随者的观念。目前的中国已是创新之国,正以各种方式定义搜索、商业、社会、娱乐和广告等市场。 问题1 如何正确认识辩证否定观点? (1)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点: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 “扬弃”。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问题2 创新有哪些要求? (1)一实: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2)二破: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3)五新: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核心发散 创新的理论依据 (1)唯物论:创新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树立创新精神既要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辩证法: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③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要求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开拓新境界。 (3)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 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真理。 易错评析 1. (2014年江苏政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