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河彝族乡县志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十六节 松 河 彝 族 乡
一、概况
位于县北部,东与普古乡、淤泥乡相连,西与洒基镇、柏果镇接壤,南与鸡场坪乡相依,北抵坪地乡。乡政府驻地松林村,距城关镇46公里、红果新县城74公里。国土面积80.02 平方公里。辖6个村,总人口24416人,其中农业人口23676人,非农业人口740人,少数民族人口8789人,占总人口36%,有汉、彝、水、苗、布依5个民族,彝族居多。是一个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乡。特色产业有干果、水果、中药材、建材。主要资源有煤、石灰石、铁矿石、石膏。刘洒线和水柏铁路过境。海拔最高(轿子顶)2628.9米,最低(安箐地)1570米,平均2099.45米。年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1摄氏度,无霜期249天,属亚热带气候。以峰丛盆谷地貌为主。耕地面积18210亩,其中旱地11010亩。林地面积5.1万亩,森林覆盖率42.26%。2005年4月,松河煤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落户境内,公司是集煤炭开发、煤炭洗选、发电、焦化等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国有资本控股企业,矿井及洗选厂年生产能力240万吨,系统能力均为300万吨,项目总投资19亿元。
1992年前隶属原鸡场坪区和原普古区的部分村,1992年撤、并、建由原普古区苏座乡的坻坞村、金竹村,鸡场坪乡的歹马村,银山彝族乡与松河乡合并建松河彝族乡。辖12个村、21320人。1992年末,农业、工业、畜牧业、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1583.1万元、542万元、705.5万元、1380万元,财政总收入80.60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元,粮食总产量4156吨,农民人均占有粮195公斤。2004年,由原12个村合并为6个村、116个村民组、78个自然村寨。
2008年未,农业、工业、畜牧业、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2238.92万元、19540万元、1108.55万元、58500万元,财政总收入1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元,粮食总产量7958吨,农民人均占有粮336公斤。农户76%用上自来水,100%用上电,村、组、自然村寨通公路率分别达100%、100%、94%,通电率均达100%。电视覆盖率100%,通广播率100%,固定电话2190门,移动电话9340部。各种车辆918辆。小城镇建设3.5平方公里,形成商业贸易、建材、加工、运输一体规模,人口8716人。新农村建设6个村。
果倮座村:1339户4428人,有汉、彝、水、白等多个民族,彝族为主。35个村民组,17个自然村寨(姬家坟、肖家村、果倮座、陈家岩、发麦子、木谷、小梁杆、岩脚、丫口寨、毕家岩、安家寨、小寨、殷家寨、大凹子、小塘子、匡家寨、安箐地)。种植、养殖为支柱产业,兼砂石、经果林、加工。境有银山中心小学。松林村:1325户4465人,有汉、彝、苗、回等多个民族,汉民族为主。18个村民组,14个自然村寨(杉树脚、上寨、中寨、松林大寨、松林小寨、马嘎河、松山、簸倮嘎、高升新村、落嘎、下鸡库、中鸡库、上鸡库、采四丫口)。煤炭为支柱产业,兼种植、商饮服务、运输。境有松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松河中学、邮电所、松林小学。刘洒公路过境。龙脖子村:1543户4960人,有汉、彝、苗、布依等多个民族,彝族为主。20个村民组,14个自然村寨(纸厂头、老马场、凹子头、老屋基、乌少寨、泥木嘎、金家寨、岩脚、大梨树、大田脑包、祭山头、娃都卡、铁厂沟、摸区凹)。煤炭为支柱产业,兼养殖业、林业、畜牧业饮食服务业。境有松河中心小学、松河小学、铁路变电所。英柏公路、松淤公路、水红铁路过境。小城镇位于老马场至大梨树,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布书梅村:1151户3304人,有汉、彝、白、水、仡佬、苗等多个民族,彝族为主。15个村民组,9个自然村寨(水井边、大寨、小米箩、兰占坪、发拉克、丫口地、唐家坡、滴水岩、拍勒克)。农业为支柱产业。境有滴水岩小学。松普公路过境。垤坞村:932户2786人,有汉、彝、布依、白等多个民族,彝族为主。8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新寨、娃都、凹子头、上垤坞、下垤坞、金竹凹、半坡、阿六寺)。煤炭为支柱产业,兼种植业、养殖业。境有娃都小学。松淤公路过境。歹马村:1309户4273人,有汉、彝、白、布依、水等多个个民族,汉族为主。19个村民组,16个自然村寨(娄家脑包、岩脚、干沟、新寨、大寨、户口上、剌骨路、岩脚寨、大田坝、水井沟、包包寨、凹子头、店子、强盗克、小寨、罗卜嘎)。煤炭为支柱产业,兼石膏矿生产。境有歹马小学。刘洒线、水红铁路过境。
二、各项事业
农业: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洋芋为主。1992年粮食总产量4156吨。1992—2008年,投资112万元,完成坡改梯4889亩,新增面积312亩。完成丰收工程54000亩、科技示范种植8600亩,2008年粮食总产量7958吨。林业:1992年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