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复习资料精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IMF的定义):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2.外汇 :是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包括外币现钞、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其他外汇资产。
3. 马歇尔-勒纳条件 :这是西方汇率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所要表明的是: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Vm,或Vx/Vm1(Vx,Vm分别代表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会引起本币贬值。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逆差,但需要的具体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必须大于1,即(Dx+Dm)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
4.丁伯根法则:一国政府要实现一个经济目标,至少要使用一种有效工具,要实现n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至少要使用n个独立有效的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的数目至少要同政策目标一样多。
5. 国际储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二简答
1 外汇应具备的要素
答:①具有真实的债权债务基础。没有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不能算作外汇。②票面所标示的货币一定是自由可兑换货币,可自由兑换货币主要是指该货币的发行国对该国的经常项下的支付和资本项下的支付不进行管制或限制。③是一国外汇资产,能用以偿还国际债务。这表明以外币所标示的支付凭证,是一国的外汇资产,可用以偿付外国的债务。
2 国际收支的特征
答:最大的特征是“双顺差”一,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国际收支顺差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基础。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效果,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初见成效,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些因素有利于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有利于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有利于增强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心。?二,良好的对外经济形势是国际收支顺差进一步扩大的直接推动力。巨大的市场潜力、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长期较快的经济增长和加入世贸组织等因素,使中国首次成为当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同比增长百分之二十,实际使用金额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三。
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答:通常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划分为五类: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净误差与遗漏、储备与相关项目和总差额。⑴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项目、服务贸易项目、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⑵资本项目纪录资本性质的转移和专利、版权、商标等资产的一次性卖、卖断。金融项目纪录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三项。(3)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主要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的差额。(4)储备资产指的是由央行或财政部门持有并可以随时直接使用的金融资产。(5)总差额是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和净差错与遗漏三大项目金额的总和。
4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周期性不平衡。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时期,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随之下降,在短期内该国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而其贸易伙伴国则可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2)结构性不平衡。指一国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变化而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失衡分为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和要素价格结构失衡。例如,一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因世界市场变化而减少时,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就会出现产品供求结构失衡。
收入性不平衡。收入性失衡是指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会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从而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4)货币性不平衡。货币性失衡是指货币供应量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会使该国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在汇率变动滞后的情况下,国内货币成本上升,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而进口价格相对下降,从而出现国际收支逆差。(5)偶发性原因。是指各国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自然灾害、政局变化等意料之外的因素都可能对国际收支产生重大的影响。(6)一国的国内经济政策。由于本国推行的某种扩张性或紧缩性的财政或货币政策。5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有哪些?
答:(一)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对付国际收支不平衡,把其黄金外汇储备作为缓冲体,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来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所形成的外汇供求缺口,从而使收支不平衡所产生的影响仅限于外汇储备的增减,而不致进一步影响本国的经济。(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①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指一国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实现对国民经济需求管理的政策。它通常用做调节国内经济的手段。由于总需求变动可以改变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启动国际收支的收人和货币调节机制,所以财政政策成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②货币政策:宏观货币政策指一国政府和金融当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实现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