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工作动机与理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谢谢! 第七章 工作动机与理论 组员:刘骏、邵京京、郭莹莹、宋先丽、覃春容、张雯、柏莹、高琳煜、黄训芬、吴柏蓉 内容 第三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第四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三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研究的是激发行为动机的内容,包括: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三、奥德佛的ERG理论 四、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 作为一名管理者,要考虑适当满足不同职工的需要,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2、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认为:个人与工作的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成败,据此提出了“激励-保健因素”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公司政策、上下级关系、工作条件 改善保健因素能安抚员工和消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调动其积极性和提高生产效率。 激励因素: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具有挑战性 只有改善激励激励因素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提高生产率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从管理者角度来看: 1、改进丰富工作内容,使员工感到成就责任和成长 2、适当放权,给予富有挑战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3、及时对员工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感到受重视和信任 三、奥德佛的ERG理论 他把人的基本需要定为: 1、生存需要:最基本的维持人的生命存在所必须的及为得到这些需要而提供的手段 2、相互关系的需要:个体对社交,和谐人际关系及相互尊重的需要 3、成长需要:个人要求得到提高和发展,获得自尊、自信、自主及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奥德佛的ERG理论的比较 1、ERG理论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某种需要满、足后可上升为更高级的需要,也可没有上升趋势 2、ERG理论指出当高级需要受挫,会倒退为较低层次的需求 3、ERG理论认为需要有的与生俱来,有的后天学习 奥德佛的ERG理论的应用 1、掌握满足前进率和受挫回归率,提供能满足高层次需要的环境和条件 2、了解员工真实需要,通过控制工作结果来达到控制工作行为的目的 四、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他认为人的高级需要分为权利需要、合群需要和成就需要,其中以成就为主导 1、权利需要:影响和控制他人 2、合群需要: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 3、成就需要: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 高成就需要者的特点 1、事业心强,比较实际,喜欢具有个人责任,能够获得工作反馈和适度冒险性的环境 2、较高实际工作绩效要求及时的工作反馈 3、亲和和权利对成功有影响 4、作为管理者善于训练员工激发自己的成就需要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的应用 1、具有高成就需要的员工分配具有挑战性和一定风险的工作 2、对于低成就需要的员工分配例行的工作 3、创造条件培养和训练员工成为高成就需要的人 第四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研究如何使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能够保持下去,包括: 一、期望理论 二、公平理论 三、目标设置理论 一、期望理论 定义: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V.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 它是一种通过考察人们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选择合适的行为目标以实现激励的理论。 激励公式: 激励=效价*期望 即M=V*E VIE模式公式: 激励=效价*关联性*期望 即M= V*I*E 个人通过努力以后达到的结果实际包括两个层次: 一阶段结果:指人们努力工作以后所取得的工作绩效。如加工资、晋升。 二阶段结果:是个人最希望获得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 期望理论的应用 1.制定目标恰当 2.提高员工的期望 3.增强员工绩效与所得报酬之间的关联性 4.正确认识报酬在员工心中的效价 二、公平理论 定义:由美国行为学家亚当斯(J.Adams)于1967年在他的著作《奖酬不公平时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中提出了公平理论。也称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社会比较,而且有就近比较的倾向。 公平理论的公式: Op/Ip=Or/Ir O 代表所得结果 I 代表投入 P 代表当事人 r 代表参照者(比较对象) 根据公平理论的公式得出的比较结果如下: (1)公平感 (2)不公平感 (3)负疚感 公平理论的深入研究 公平感的敏感性 以机会均等为前提 两种不同的结果 透明度与公开性 引导员工正确归因 事先有无承诺 公平理论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