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哲学基础.doc

发布:2017-06-07约1.2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最早出自【论语·子路】中“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而这句话则涵盖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矛盾观 正文:“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句话正确与否?其又有着怎样深刻的内涵?而这句话的哲学基础又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今天就来谈谈“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句话的正确性及其哲学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一方面可以从对这句话的理解上来看待这个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试着从这句话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关系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第三,我们就来简单剖析一下这句话背后的哲学基础。 一、对“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理解 百科上对“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句话标准的解释是这样的:人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暂时不做某些事情。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赋予了它一些新的涵义。 1、有所得,就必有所失。要想获得某种超常的发挥,就必须扬弃许多东西。 2、一个人做事要讲原则。有些事情要努力去做,有些事情不能去做。做与不做,看符合不符合你的处事原则。 3、懂得取舍,有时候贪大求全并不好,根据个人的特点和性格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也许能更快适应现代社会飞速的变化。 二、“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众所周知,瞎子的耳朵因为,他必须竖耳朵听,久而久之,耳朵功能达到了超常的。会计的心算能力最差,加也要用而摆地摊的是速算专家。生活中也一样,当你的某功能充分发挥时,其他功能就可能退化。有一个男孩考入了一所师范学院,在师范学院里,他喜欢上了唱歌马上就要毕业了,男孩的心却充满了困惑。唱歌和都是他喜欢的,如何选择呢男孩最后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先当一名教师,在教学之余练习唱歌,然后再成为一名男孩把他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指了指他面前的两把椅子,那两把椅子距离父亲说:你能同时坐到放的两把椅子上面吗?男孩摇了摇头,他不能。父亲说:很多时候人们都同时想坐两把椅子,结果,只会使自己掉到地上。此时,男孩知道他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最终,他选择了他更喜欢的唱歌。后来,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歌唱家。他就是总有太多的原因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太多的理由让我们做不出选择,又有太多的让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 如果我们选择平庸,那尽可以让屁股把每一把椅子都坐;如果我们选择兼顾和尝试,那还是让屁股在椅子中间掉下去吧;如果我们选择理想和收获,那么,还是尽快像帕瓦罗蒂一样,让屁股结结实实坐到一把椅子上,然后专心致志,勤学苦练。为了求得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有不少人放弃了个人的兴趣追求。工作时往往超负荷运转,个人空间极小。《从有所为到无所为的人生哲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