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地理《旅游地理》.ppt

发布:2017-05-18约3.82千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低临水面建亭廊,近观俯视或平视 ——较小的湖沼池塘 昆明湖 年嘉湖 漓江 长江三峡 乘船——山水组合景观 漓江 长江三峡 3、“人和”—— 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 以情观景,抓住景观特点 北方皇家园林 南方私家园林 建筑特色 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 规模较小。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 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六、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A、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B、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2).旅游环境保护 旅游环 保策略 具体措施 实施主体 法律 法规 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 立法机关 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法规 工程 建设 建设排污处理设施 政府 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旅游研究专家和政府 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 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 旅游项 目评价 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 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旅游研究和教育专家 旅游环 保教育 倡导绿色旅游 政府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旅游研究和教育专家 ★ 文化景观 (2处): 1、庐山(江西,1996.12 ) 2、五台山(山西,2009.6.26 )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 景观还不多,庐山、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是 我国“世界遗产”中的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 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 产名录》中的。 这样,世界遗产即分为: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 (即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 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 的共同作品”。 ★ 记忆遗产(4处): 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代大金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纳西东巴古籍文献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 ★ 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人类口头遗产 和非物质遗产(4处): 昆曲 中国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 ★ 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与文化 双重遗产(4处): 1、泰山(山东,1987.12) 2、黄山(安徽,1990.12) 3、峨眉山—乐山(四川,1996.12) 4、武夷山(福建,1999.12) ★ 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7处): 1、九寨沟(四川,1992.12) 2、黄龙(四川,1992.12) 3、武陵源(湖南,1992.12) 4、三江并流(云南,2003.7) 5、大熊猫栖息地(四川,2006.7) 6、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云南)、荔波 (贵州)、武隆(重庆),2007.6.27 ) 7、三清山(江西,2008.7.8) ★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25处):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2、长城(北京,1987.12) 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10、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11、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12、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13、颐和园(北京,1998.11) 14、天坛(北京,1998.11) 15、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文化遗产) 16、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 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18、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20、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吉林,2004.7.1) 22、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23、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 25、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