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炉安全操作规程1剖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烘炉安全操作规程
1.烘炉前应做好下列工作:
1.1将水夹套冲注软化水,其水位达到规定水位。灰盘注水工业水。
1.2将炉内底部填充粒度为20—60mm的炉渣,填充高度以高出炉篦最顶部150~250mm为宜,在渣层上放置废的油棉纱等物,严禁使用汽油,柴油等挥发份高的燃料。
1.3堆放木柴在渣层上面装入约800~1000mm高的干劈柴,要一层一层分别装好,木柴底部砌成四个通风道,最上层均匀放侵过机油的棉纱。
1.4烘炉前,应将底部煤气阀门、顶部煤气阀门关闭,将顶部煤气管道,通往炉顶的放空阀(钟罩阀或放散阀)打开,供排放烘炉期间和调炉期间的烟气或不合格煤气用。
1.5烘炉期间,加煤从炉体入孔投入,空气从自然通风口进入,用自然通风活门开启程度和开鼓风机大小,调节风量,控制炉内温度,按升温曲线烘炉。
各项准备工作,作好后,用长火把从入孔处将炉内各处均匀点燃,待燃烧均匀时,关闭自然通风门,启动鼓风机,慢慢给风,炉底压力保持在300~400Pa。当火焰燃烧旺,且比较均匀时,开始加少量煤(禁止在木柴燃烧不均匀时加煤,以防止偏炉)。按升温曲线控制炉温,期间有时用自然通风门控制炉温,有时用鼓风机开启程度控制温度,按炉温情况,间断加煤,完成烘炉。
2.大多数煤气站,在烘炉过程中,就直接转入生产,当炉温达到550~600℃时,既可认为煤气炉已烘好,开始向正常生产过度,首先封闭入口,关闭自然通风机各探火孔,同时,及时调节气化剂温度。通过探火使渣层(一般为100~300mm)、火层(氧化层一般为150~300mm)和煤层(还原层、干馏层、一般为4000~5000mm)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调节气化剂温度、调节煤气质量,当煤气经过化验结果:CO:25~32%,氢气:12~15%,CH4:1.8~2.4%,二氧化碳5%,氧气0.6%时,煤气质量已经合格,即可送往用户使用。
旋风除尘器安全操作规程
1.除尘器落灰尘阀要常开,积灰槽要保证其水位离边沿150mm左右。
2.每班根据收尘量多少调节清灰频次,将旋风除尘器内积灰控制在100公斤以下并及时清理,确保除尘器有效运行。
3.清理时,可适当降低积灰槽的水位,用木锤轻击落灰管,使管壁上灰份落下,放完灰后,马上加满水。严禁使用铁器击打管壁。
4.如突破水封,要迅速关闭落灰阀并给积灰槽加满水。
风冷器安全操作规程
1.水封内的水要保持在离边沿200mm左右。
2.每班要对水封的清理工作不少于四次。
3.管壁或斜斗内带有焦油,可用水或蒸汽送入冲刷和吹扫,使焦油落于水封内,也可用木锤击打,严禁使用铁器击打。
4.清理时,焦油和污水不得泄露于外,以免造成污染。
软化水安全操作规程
3.1每班上班必须对软化水检测,看是否达到锅炉水给水标准。
3.2钠离子交换器自动反洗、正洗、在生产时排出的废水收集到污水处理池。
3.3定期给钠离子交换器加盐。
3.4软化水泵定期加机油,检查水泵电机运转等情况。
3.5若发现软化水泵出水力不足时,应及时与主控室及当班班长联系。
探火安全操作规程
1.探火前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在探火孔的一侧用手打开探火盖,严禁用脚开关探火孔,严禁在探火孔正前方操作,避免灼伤,探火钎应用钳子夹取。
2.每两小时探火一次,每次探火只能探两个孔,每两小时探4个孔,分两次探。
3.探火时必须将汽封阀门开至全开状态,防止煤气外泄或烫伤、烧伤、不准将工具插入炉内,严禁使用不安全探火孔,且蒸气压力在0.15mpa以上。
4.探钎结果要如实记录,如遇结渣窜火现象,必须打渣压火:遇到炉内冷运行,必须打气孔,保证炉况正常(火层150mm—300mm、中灰层150mm—300mm、边灰层400mm—800mm)。
5.探火后周围的现场卫生必须清扫干净,做到工作现场无煤渣粉尘。
夹套和蒸气包安全操作规程
1.除尘器夹套与汽包是两个相连的压力容器,夹套的软化水由蒸汽包供给,而夹套的软化水被加热形成的蒸汽由汽包收集外供。
2.夹套除在停炉期间,从点火准备开始,就必须通过蒸汽包注满达标软化水,其水位在蒸汽包的液位计1/2至2/3高度范围之内。
3.每班对夹套排污一次、排污次数根据水质而定。
4.蒸汽包除必须严格控制水位外,压力应保持在1.5~2.5kg/cm2范围内,如果压力太小,可从锅炉房供蒸气补充。如果超过2.5kg/cm2,可以通过开大阀门外排,另必须设置压力安全阀,设定值2.75kg/cm2时自动打开放散,如上诉两种方法无效,可手动操作阀门放散降压。
5.每年的大修都要对蒸汽包和夹套除垢。
6.炉体夹套除供气部分外,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