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点火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四章 点火系 点火系的作用: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都能可靠而准确的产生电火花,点燃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 目前应用的点火系有触点式点火系、无触点式点火系、无机械提前式点火系和无分电器式点火系。 对点火系统的要求: 1、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间隙的电压(10kV~30kV) 2、电火花应具有足够的能量(15mj~50mj) 3、点火时刻应适应发动机的工况变化 (1)应按发动机的工作顺序进行点火。 (2)必须在最有利的时刻点火,即应具有最佳的点火提前角。 第一节 触点式点火系 一、触点式点火系的组成 1、蓄电池和发电机:给点火系提供电能。 2、点火开关:控制点火系初级电路、仪表电路、起动机电路等。 3、点火线圈:将12V的低压电转变为10kV~30kV的高压电。 4、分电器 (1)断电器:接通和切断初级电路。 (2)配电器:将高压电按气缸的工作顺序送往各缸的火花塞。 5、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二、触点式点火系的工作原理 1、触点闭合,初级电流增长。 初级电路(低压电路):蓄电池(或发电机)正极→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断电器触点→搭铁→蓄电池(或发电机)负极。 2、触点打开,次级绕组产生高压。 次级电路(高压电路):次级绕组→点火开关→蓄电池或发电机→搭铁→火花塞侧电极、中心电极→分缸线→配电器旁电极、分火头→中央高压线→次级绕组。 3、火花塞放电。 三、触点式点火系主要部件 1、点火线圈 (1)普通点火线圈(也称开磁路点火线圈,一般用于触点式点火系) a、组成:外壳、导磁钢套、瓷杯、铁芯、初级绕组、次级绕组等 。 b、分类 (a)二接线柱式 “+”接线柱:(如EQ1090)上有两根导线,一根蓝色导线接起动机辅助接线柱,另一根白色导线接点火开关点火档。这根白色导线含有附加电阻。 “-”接线柱:接断电器的绝缘接线柱。 (b)三接线柱式 “开关”接线柱:接起动机辅助接线柱。 “+开关”接线柱:接点火开关点火档。 “-”接线柱:接断电器的绝缘接线柱。 c、附加电阻的作用:低速时防止初级绕组过热;高速时保证能产生足够的次级电压。 (2)闭磁路点火线圈(多用于电子点火系统):漏磁少,能量损失小。 (3)点火线圈的检修 a、外观检查 b、电阻检测 (a)初级绕组的检测 (b)次级绕组的检测 (c)附加电阻的检测 (d)绝缘性能检测 c、点火线圈发火强度检验 2、分电器 (1)结构 a、配电器 (a)分火头:和凸轮一起旋转,其上有导电片,接中央高压线。 (b)配电器盖:盖内四周有与发动机气缸数相等的旁电极,它通过分缸线按发动机工作顺序分别与各气缸火花塞的中心电极相连。 b、断电器 (a)固定板、活动板 (b)一对触点:固定触点搭铁,活动触点与绝缘接线柱相连。 (c)凸轮、拨板:经离心提前机构的离心重块由分电器轴驱动。 凸轮旋转过程中,触点不断打开和闭合。在触点打开时,次级绕组产生高压电。 c、电容器:减小断电器触点分开时的火花,延长触点的使用寿命,提高次级电压。 d、点火提前机构 (a)实现点火提前的方法:顺转凸轮或逆转触点。 (b)离心提前机构 组成:分电器轴、托板、离心重块、销钉、柱销、弹簧。 工作原理:当发动机转速升高到某一值时,两个重块的离心力反抗弹簧的拉力,向外甩开,销钉就推动拨板和凸轮沿原来旋转方向相对于轴转了一个角度,使凸轮提前顶开触点,点火提前角增大。 (c)真空提前机构 组成:拉杆、膜片、弹簧、真空连接管等。 工作原理:当发动机负荷较小时,节气门开度小,小孔处的真空度大,吸动膜片反抗弹簧的压力向右拱曲,拉杆拉动活动板带着断电器的一对触点逆着分电器旋转方向转动一角度,使触点提前开启,点火提前角增大。 (2)分电器检修 a、分电器盖的检修 b、断电器的检修 c、分火头的检查:跳火试验检查是否漏电,无火花为正常。 d、凸轮、分电器轴的检修 e、离心提前装置:判断弹簧拉力是否合适。 f、真空提前装置:判断弹簧拉力是否合适。 g、电容器的检验:拆下和接上电容器引线,比较两次中央高压线跳火的火花。 h、触点间隙调整 活动板上有偏心螺钉,用来调节触点间隙。 触点间隙是指活动触点被顶开到最高位置时,固定触点和活动触点之间的间隙。正常间隙为0.35mm~0.45mm。触点间隙大,分开角大,闭合角小。 3、火花塞 (1)组成:接线帽、中心电极、侧电极、瓷绝缘体、钢壳等。 (2)火花塞电极间隙 0.6mm~0.7mm(传统点火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