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别平等教育学习环境资源到友善校园之建构.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為什麼要推動友善校園?(前言) 一、硬體環境的改造實質需求:目前發展多以改良舊有校園為主,但檢視現有校園環境,多數因建設時忽略使用者需求,致未能考慮境教需求。(例如廁所) 二、從軟體到硬體的友善校園:教學環境本為教育資源,資源分配方式應貫徹教育改革理念與合理性,友善應該從軟體貫徹到硬體。(無障礙) 三、人權校園的概念:正視每個使用者的環境感受與經驗。友善安全為最基本的需求。但環境情感層次討論嚴重缺乏。(校園治安的課題) 四: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政策方向。 簡報大綱 前言 空間課題的重要性何在? 相關經驗研究的看法 人權校園的精神貫徹 教育環境之空間課題的基本概念介紹 認識性別平等教育法 環境設計預防犯罪理論的介紹(CPTED)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s) 從性別平等教育法到友善校園建構 教案與校園經營的經驗分享 「友善吧!校園」一書導讀 友善校園:從軟體到硬體 學校與監獄的差別何在?「機構化」的狀態 Michel Foucault理論的啟發:邊沁(Jeremy Bentham)的圓形監獄(panopticon) 一個像圓形一樣的環形建築,在中央造一座塔樓,上面開很大的窗子,面對圓環的內側。外面的建築劃分成一間間的囚室,每一間都橫穿外面的建築。這些囚室有兩扇窗戶,一扇朝內開,面對中央塔樓的窗戶,一扇朝外開,可以讓外面的陽光照進來。這樣就可以讓看守者待在塔樓裡,把瘋子、病人、罪犯、工人和學生關進囚室裡。 多一點空間思考的提醒。 學校是不是一個吸引學生的地方?是不是孩子最想去停留的地方? Bentham邊沁的圓形監獄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人類創造了空間,空間亦塑造我們。」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亦曾說過:「要改變一個人,必先改變他的環境,環境改變了,他就改變了」 對校園空間之性別批判 畢恆達,1994、2001)? 校園設計者通常男性居多,由於設計者本身性別的觀點,長久忽略女性的需求,故校園空間往往成為以男性使用者占優勢的「男性取向空間」,例如:(1)規畫的男性使用面積高於女性;(2)以男強女弱的刻板印象分配空間;(3)設施規畫太過剛性,未顧及使用者的異質性;(4)規畫時將男女一視同仁(亦即女性也按照男性的行為標準),並未考慮女性使用者需求 對校園空間之性別批判 楊清芬(1997,第二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 空間規劃與兩性教育)(一)規劃的男性使用面積高於女性:(二)以男強女弱的刻板印象分配空間:(三)設施規劃太過剛性,未顧及使用者的異質性:(四)以男性使用為參考樣本,未考慮女性使用者之需求:(五)未顧及女性使用者對於安全的考量 對校園空間之性別批判 湯志民、張淑瑜(2005,教育環境:性別與校園空間) 校園空間需求男女不同 校園男性取向空間居多 (一)男性觀點的校園設計 (二)男性活動空間需求大 (三)男性強勢占用空間 (四)女性活動範圍受限制 (五)女性個體自由受壓抑 (六)空間運用有性別障礙 校園空間限制女性運動 廁所缺乏性別差異規畫 校園應讓女性有安全感 後以2002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漢城舉辦的「世界廁所高峰會」(World Toilet Summit 2002)會中簽署的2002世界廁所高峰會宣言為嚮導,希望未來的學校廁所不僅需達到「防堵」、「防潮」、「防髒」、「防臭」等功能,更應邁向人性化、舒適明亮、容易清潔維護、多用途的殘廁設計、設計---節省能源、永續發展等方向。進而能加入環保概念,保護地球資源,將以人為本的節省能源與永續發展廁所視為學校廁所未來發展的重要指標,並作為未來興建、改建或維護管理學校廁所的參考,期許學校廁所不僅能顧及舒適美觀,更能提供極具教育意義的永續健康廁所。 學校廁所不衛生,致使學生上廁所忐忑不安或是養成忍尿、憋便 的習慣,洪玉珠(民84)針對高屏地區學生在憋尿盛行率的調查,發 現56.3%的國中男生、55.7%的國中女生,65.1%的國小男生、62.3 %的國小女生,均有憋尿的情形。黃琪璘(民85)針對台東縣學生的 調查,發現國中小男女生憋尿的盛行率亦皆在半數以上。 教育環境中的空間課題1 我是使用者:空間是給人用的,空間設計為人類社會的產物,人類社會如何思維、如何生活及使用,決定空間如何設計。 例如教室空間的關係。 使用者的考量應該優先於設計者。當自己空間的主人。(但校園的空間使用者應該是所有的人,不只是校長或老師,亦包含學生、社區與家長等。) 教育環境中的空間課題2 空間設計承載既有社會的思維模式,因此: 1.要改變這樣的空間設計型態,必須從改變與打破使用習慣和思維模式,或重新思考出發開始。 2.反過來說,當改變空間設計時,也就是改變人們社會思維模式的起點。 3.此一空間設計邏輯亦會強化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