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储能技术 储能材料 新能源材料 锂电池储能.ppt

发布:2017-05-27约7.96千字共10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储热即热能储存,是能源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分支 2.2.4 储热技术 应用实例 智能移动供热车   智能移动供热设备简称移动供热车,是一种新型的余热利用与集约化供热模式,把工业余热储存到移动供热车上,为需要热能的地方输送热能。它主要由:储热柜、控制部件及放热/储热管道、载车等部分组成。产品的使用领域为工业生产、采暖、洗浴、洗涤、酒店、宾馆等需用分布式能源的场所。 风能热能储存  风能通过浆叶转变成机械能,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变成电能,电能通过电热器转变成热能储存于储热材料中。 当需要时可及时供应生产及生活中的热水、热风、热蒸汽。主要用于住宅、别墅、小型办公区域、边防哨所、公路收费站等取暖、洗浴及生活热水,还可应用于石油输送加热、沥青加热、农牧业采暖等领域。 太阳能热储存   太阳能集热器把所收集到的太阳辐射能转化成热能并加热其中的传热介质,经过热交换器把热量传递给蓄热器内的蓄热介质,同时,蓄热介质在良好的条件下将热能储存起来。 当需要时,即利用另一种传热介质通过热交换器把所储存的热量提取出来输送给热负荷。 电力调峰热能储存  利用储能技术积极开发和利用储能锅炉和储能式设备及电热电器产品,甚至建立灵活机动的中小型储能热电站,量大面广和灵活使用谷期电力,是实现峰谷电价、改善电网负荷平衡和淘汰效率低下机组的切实可行的手段,也是使用廉价而又清洁的电力,改善城市环境的可行办法,在全国已经全面实行分时记度电价政策时,储热技术便成为工业和民用的热点。 工业余热间歇式储存器   工业余热资源因为载体多样、分布分散、衰变快、不可储存、稳定性差等原因,一直未得到大量应用;工业生产过程排出的余热一般波动很大,而且与用热负荷的波动并不同步,所以实现工业余热的回收利用时,通过储热技术来平衡用热负荷是余热回收的重点,工业余热间歇式储存器主要用于蒸汽热能回收、烟气,热风热能回收。 储能技术发展 谢谢! 锂离子电池优缺点 优点: 具有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重量轻、寿命长、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循环寿命长,一般均可达到500次以上,甚至1000次以 缺点: 锂离子电池主要的问题是在过充电和过放电状态电池会发生爆炸,手机电池都是使用的单体电池,再经过良好的保护电路来配合使用,基本上杜绝了电池爆炸的问题。 化学储能——液流电池 电解质溶液(储能介质)存储在电池外部的电解液储罐中,电池内部正负极之间由离子交换膜分隔成彼此相互独立的两室(正极侧与负极侧),电池工作时正负极电解液由各自的送液泵强制通过各自反应室循环流动,参与电化学反应。 液流储能电池是一类适合于固定式大规模储能(蓄电)的装置,相比于目前常用的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等二次蓄电池,具有功率和储能容量可独立设计(储能介质存储在电池外部)、效率高、寿命长、可深度放电、环境友好等优点,是规模储能技术的首选技术之一。 全钒液流电池 —— 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以钒离子溶液为正、负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 1984年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M Sya llas-K azacos提出。1986年获得专利。 1994年,钒液流电池用在高尔夫车上,4kWh钒液流电池在潜艇上作为备用电源。 10千瓦级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 钒液流电池充放电原理: 正极电解液:V5+和V4+ 负极电解液:V3+和V2+; 电池充电后,正极物质为V5+离子溶液, 负极为V2+离子溶液; 电池放电后,正、负极分别为V4+和V3+离子溶液;电池内部通过H+导电。 在酸性介质中,V5+/V4+、和V3+/V2+两电对的电位差约1.25V。 全钒液流电池的特点 (1)功率大:通过增加电池的数量和电极面积,即可增加钒电池的功率,目前美国商业化示范运行的钒电池的功率已达6MW。 (2)容量大:通过任意增加体积,即可增加钒电池的电量,可达GWh 以上;通过提高电解液的浓度(目前1.5~2M,将来可达5~6M),即可增加钒电池的电量。 (3)效率高:正、负极活性物质分别存储在正、负极电解液储槽中,避免了自放电消耗,钒电池的充放电能量转换效率高达75%以上,远高于铅酸蓄电池的45%。 (4)寿命长:目前加拿大VRB Power Systems 商业化示范运行时间最长的钒电池模块已正常运行超过8 年,充放循环寿命超过16000 次,远远高于固定型铅酸蓄电池的1000 次。 (5)响应速度快:钒电池堆里充满电解液可在瞬间启动,在运行过程中充放电状态切换只需要0.02s,响应速度1ms(VRB Power Systems)。 (6)可瞬间充电:通过更换电解液可实现钒电池瞬间充电。 (7)安全性高:钒电池无潜在的爆炸或着火危险,即使将正、负极电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