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主观题训练讲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唯物论主观题训练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一轮复习 辩证唯物论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三)物质和运动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四)运动和静止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 (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七)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及方法论意义 (八)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意义 (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原理内容: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 首先:我们要重视实践,敢于实践,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学习科学理论。 再次: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七)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及方法论意义 原理内容: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不顾过程的推移,真理也会变成谬误。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谬误往往是人们获得真理的一个必经环节,因此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谬误、克服谬误而发现真理和发展真理。所以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八)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意义 原理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的基础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方法论要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或上升。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材料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后,迄今共执行了100多次发射任务,从1996年10月至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更是连续60多次成功发射。 材料二:人类探月分“探”、“登”、“驻(住)”三大步,中国目前的嫦娥奔月工程是人类三大步中的第一步,这步又分为“绕”、“落”、“回”三小步。等到这“三步”走下来,我国接着将开始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载人登月计划。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说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60多次成功发射以及我国成功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体现了哪些唯物论哲理。 ①“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60次成功发射以及成功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充分说明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成功。同时人又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60次成功发射以及成功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是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的结果。 2、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跟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乡政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⑴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 ⑵该乡政府的决定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 (1)上述材料包含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可以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①该乡政府具体分析了该乡的实际情况,即离市区近,蔬菜、柑橘销路好,又有种植经验,对农民加强种植技术指导和服务。这是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体现。 ②该乡正确决策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