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境社会学+赵宗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doc

发布:2017-01-19约5.7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命题专用纸 2008-2009学年第1 学期 试题名称:《环境社会学》课程论文 共4 页 第 1 页 姓名 赵宗斌 专业年级 07化工 学号 030412007039 授课教师 王书明 分数 评分标准: 1,排版、段落混乱扣1-5分 2,错别字、标点符号不准确,语句不通顺等扣1-5分。 3,论文缺少引文,不规范扣10-30分 4,论文主题不鲜明扣10-15分 5,论文结构不合理扣10-15分 6,论文抄袭扣60分 7,论文思想无新意扣10-20分 8,论文选题没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扣5-10分 9,无参考文献扣5-10分 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赵宗斌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青岛 266100) 摘要: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土地价值日益显现,出现了土地过度开发和政府侵占农民土地权益现象。本文探讨了土地过度开发的深层原因,指出土地的经济利益和法律缺位共同导致了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征用侵占权益。文章最后讨论了两种解决方案。关键词 :城市化 征地补偿 同地同权我国大多数城市坐落在平原地区和宽敞的河谷地区,只有极少数城市是在山上、丘陵上,比如重庆市。这样的城市体系格局对中国城市化和土地管理构成了巨大挑战。这些地区是中国条件最优越的耕地资源区,是大面积单位农业生产能力最高的地区,是历来农业建设投资的重点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溉体系、道路体系和农产品加工运输体系,是农业生产效率比较发达的地区。但是,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过度开发,尤其是城市发展管理上的漏洞,已经造成并且正在进一步加剧对这些地区的破坏。 一城市化中的土地开发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严重的城市土地面积过度开发现象。尤其是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造成大量的土地特别是耕地严重浪费,土地利用效率极低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进入新一轮的快速扩张期,很多大城市都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设想,“开发区热”和“房地产热”大规模兴起。政府以所谓加快城市化的名义,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进行城市基础建设和开发区建设,建设城市交通、广场、标志性工程等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政府甚至与开发商结合,大规模侵占农村最稀缺的土地资源。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报告,在 2003 年清查整顿开发区时,查得全国有开发区 6015 个,占地面积 3154 万平方公里,大大超过现有城镇规划用地面积,全国开发区土地有 43 %闲置。而目前全国各大城市的土地囤积和楼盘空置率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十五” 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没有实现,按照减地因素统计,建设占用是除大规模加速实施生态退耕这一计划外因素的主要减地原因。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缺位导致大量被征用土地尤其是耕地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二 土地过度开发的深层机制 中国城市化中土地过度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侵占农民土地经济利益。 1. 土地的经济利益是地方政府过度开发的直接动力。城市开发是基于要素廉价基础上的政府行为,而不是城市化意义上的产业化推动,这就必然导致城市规模增加而城市吸纳人口的能量却有限的矛盾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根本的动力来自于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面对生产要素的廉价或者是“零成本”——即我国土地征用的计划买价和市场卖价的巨大差额的理性行为。 2002 年全国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收入平均每亩为 35167 万元人民币 , 而对征地农民的补偿通常只有每亩 115 ~ 315 万元人民币 。一项调查表明 , 假定征地收益为 100 % , 政府及各部门得 60 % ~ 70 %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得 25 % ~ 30 % , 农民只能得到 5 % ~ 10 % 。土地农转非的征地主体是各级政府,各级政府在 1987 年至 2002 年期间,以低价征进高价售出所获得的差价为 14204 亿至 30991 亿元。根据相关资料的分析,全国平均每亩耕地被征的土地补偿、青苗补偿、劳动力安置、农户地上附着物补偿合计每亩 2 万多元,按 2002 年农民生活费支出年均 2000 元计算,不到 10 年的生活费。廉价的征地补偿费使大量失地农民失业失去收入来源和定居居所。农业土地与城市土地之间的差价收益成了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积累来源,城市化进程依赖这样的积累方式是与缩小城乡差距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目的背道而驰的。这也就会产生“过度城市化”的怪异现象。甚至,这种廉价的土地要素还会成为地方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国有企业亏损停产改制难,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税收增加渠道少,“经营土地”也就成了弥补财政收支缺口的最便捷途径。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前几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每年平均在 450 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