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市社会学 城市化.pptx

发布:2020-02-27约6.1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城市化概述 一、城市化的涵义二、城市化的类型三、城市化的指标一、城市化的涵义 (一)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人口、地域、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变迁过程,包括四个方面: (1 )人口集中 (2 )地域转化 (3 )产业转型 (4 )生活方式变革 一、城市化的涵义 (二)城市化的起点 对城市化的起点,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 1.自从产生了城市就开始了城市化运动,城市产生之日就是城市化开始之时; 2.城市化是近现代城市的成长过程,城市化始于工业革命。一、城市化的涵义 (三)城市化的前提 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增多、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地域扩大的过程。城市化的前提条件不在城市内部,而是在城市外部。 1.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第一前提; 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城市化的第二个前提。二、城市化的类型 (一)集中型城市化与扩散型城市化 这是根据城市化的方向进行的划分。 1.集中型城市化是城市化初期的主要趋势,它使城市中心密度升高,立体发展; 2.扩散型城市化则是城市化后期的主要形式,它导致城市外围平面扩大,地域变质。 二、城市化的类型 (二)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这是根据城市化的空间结构进行的划分。 1.外延型城市化:城市的离心扩展之势,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的城市化。 2.飞地型城市化:在城市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区保持联系的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类型 (三)自力型城市化与它力型城市化 该类型是根据城市发展的动力来源来分的。 1. 由于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源于城市自身动力的城市化为自力型城市化; 2.在城市和郊区,由于城市的辐射和影响,使原来的农村地域急速进入城市状态,变成城市地域,这种被它力推动的城市化过程属它力型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类型 (四)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根据功能,可将城市化分为景观型和职能型。 1.景观型城市化是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它直接创造市区,因此也称为直接型城市化,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 2.职能型城市化是指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发挥作用的过程,又称间接型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类型 (五)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 根据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协调程度,可以分为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 1.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城市化为积极型城市化; 2.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城市化为消极型城市化。 三、城市化的指标 (一)主要指标法 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又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的水平。这种指标有两个: 1. 人口比例指标 2. 土地使用状况指标 三、城市化的指标 (二)复合指标法 选用与城市化有关的多种指标予以综合分析,以考察城市化的速度和水平的方法,是测度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演变的主要方法。 主要有城市生长力系数法、查英测量法、城市度法、城市魅力度法、城市民力度法等。 第二节 城市化的特点一、城市化的世界性二、城市化的不平衡性三、城市化的阶段性一、城市化的世界性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城市化的世界性首先表现在发达地区城市的发展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二、城市化不平衡性 城市化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发达发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一)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现状与特点 1.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历史前提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原动力是工业化; 3.发达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4.发达国家城市化都经历了一个由集中到分散的过程。二、城市化的不平衡性(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现状和特点 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受殖民主义影响大,形成明显二元结构;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经济动力不足;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集中型城市化阶段; 4.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城市化压力大。 三、城市化的阶段性 城市化过程大致要经历发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基本变化规律是: 1.发生阶段城市化的速度缓慢; 2.发展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 3.成熟阶段城市化速度又逐渐减慢。 城市化全过程呈“S”形曲线运动。 第三节 城市化的动力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第三产业与城市化三、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四、人口增长与城市化五、科学技术与城市化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工业化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体系不断完善; 2.工业化提高了城市的地位,使城市成为社会前进的基地; 3.工业化使城市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冲击和破坏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