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施工图说明书..doc

发布:2017-01-02约4.3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检索号: 编 号: 110kV线1#—6#迁改工程 施工图(设计阶段) 说明书及设备材料清册 电力设计研究院 工程设计证书:乙级 二0一二年十月 批 准 审 核 校 核 编 写 总 目 录 1 初步设计编制依据及范围 2 路径情况和工程概况 3 导线、避雷线及防振措施 4 绝缘和防雷接地 5 导线相位 6 金具组装 7 杆塔使用情况 8 基础使用情况 9 其他有关情况的说明 10 设备材料清册 附件: a) 设计委托书(某市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b) 供电(2011)生线字第052号输电迁改工程设计要求; c) 220kV送出线迁移规划(2011年08月11日); d) 本工程初步设计及审查意见; 1 施工图设计编制依据及范围 1.1 设计依据: a) 设计委托书(某市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b) 供电(2011)生线字第052号输电迁改工程设计要求; c) 220kV变送出线迁移规划(2011年08月11日); d) 本工程初步设计及审查意见; 1.2 设计范围: 1.2.1 本工程由220kV变110kV送出间隔起,至110kV线5#和110kV线4#,根据规划通道新建,全线采用双回杆塔架设,导线型号:LGJ-400/35,地线型号:JLB1A-80。1根ADSS随杆迁移。线路长度1.993公里。接上原线路导线利用原LGJ-300/25,地线利用原JLB1A-50。 2 路径情况和工程概况 2.1 线路路径方案及批复情况: 按某市规划局所作规划,经现场踏勘,本工程线路走向如下: 上述路径已通过某市规划局审批。详见线路路径图:。 2.2 工程概况: 表2.2 工程概况表 说明:全线最大使用档距163米,最小使用档距51米,平均档距113米。 2.4 关于交叉跨越和沿线情况的说明: 2.4.1 沿线交通及地形: 本线路位于区,沿线有道、公路及其它公路,施工时采用汽车和人抬联合运输,交通情况一般。 沿线地形较平坦,经过城区。考虑到施工季节等因素,确定地形百分比为:平地80%,河网20%。 2.4.2 地质情况: 按本工程的勘察资料,本线路经过地区的地质情况,一般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粉质粘土,承载力60~150kPa左右。地质百分比为:土坑60%,泥水坑20%,水坑20%。 2.4.3 交叉跨越情况: a)线路在跨越房屋处,已设计为双串悬垂跨越。线路跨越房屋,设计按13米房高考虑跨越;超过13米,按实际高度跨越。 b) 本工程穿越220kV线,已按要求:4米,进行设计。 c)线路对地距离均按居民区标准:7.0米,裕度1米,进行设计。 表 2.4.3 重要交叉跨越表 跨越档 被跨越物 规程要求跨越高度(m) 设计交跨高度(m) N2~N3 220kV线 4.0 5.6 N5~N6 220kV线 4.0 7.1 N7~N8 220kV线 4.0 5.2 N8~N9 220kV线 4.0 5.3 3 导线、避雷线及防振措施 3.1导地线安装情况的说明: a) 导地线规格:导线采用LGJ-400/35,避雷线采用JLB1A-80铝包钢绞线。导线安全系数K=6;地线安全系数K=7。 b)接上老线路,仍按原张力放线。 3.2 防振措施: 由于本工程导、地线平均运行应力分别不超过其抗拉强度的16%和25%,故不采用防振措施,本次考虑只在导线悬垂串处采用预绞丝护线条。 4 绝缘和防雷接地 4.1 绝缘子串型式及片数: 耐张绝缘子串用双联结构FXBW-110/120合成绝缘子(结构高度1440mm,爬距≥3300mm);出线档的变电所构架侧耐张绝缘子串采用9×U70BP-146D瓷质绝缘子(爬距=400mm,λ= 32.7 mm/kV)。 直线悬垂采用FXBW-110/120合成绝缘子(结构高度1440mm,爬距≥3300mm);跳线悬垂采用FXBW-110/120合成绝缘子(结构高度1440mm,爬距≥3300mm)加ZC-1重锤片,以控制对身的间隙和风偏要求m/kV的要求。 4.2 设计空气间隙: 本工程设计依据《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有关规定,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为:外过电压1.0m,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