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汇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工业区 新工业区主导产业有的是传统工业部门,有的是新兴工业部 门,因其工业部门的差异,工业区的特点和优势区位也不同。 如下表所示: 典型类型 美国“硅谷” 意大利新工业区 共同点 ①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②交通便利;③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④中小型企业为主 典型类型 美国“硅谷” 意大利新工业区 不同点 生产结构 高技术产品 轻工业产品 生产特点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高 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 分布特点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周围环境优美的地方 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劳动力技术条件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廉价劳动力 政府因素 军事订货 政府的大力支持 [融会贯通]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 传统工业区 新工业区 工业部门 影响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工业布局 生产规模 纺织、煤炭、钢铁、电力、化学、石油、汽车、飞机制造工业 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计算机工业、激光工业 资源、燃料、劳动力、市场 技术 煤铁复合体型、临海型 临空型 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传统工业区 新工业区 工业结构 生产过程 环境污染 代表工业区 以重工业为主 以轻工业为主 集中 分散 严重 较轻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工业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 “硅岛”、英国的苏格兰地区 【典例2】 读“甲、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甲、乙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工业区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技术工业区 B.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知识密集 C.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D.新工业区的工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C (2)乙新工业区发展条件与我国武汉“光谷”相比较,不同的 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 D.军事订货 [解析] 甲工业区是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是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乙工业区是高科技中心“硅谷”,美国“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长期以来,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电子产品稳定的订货。 D 活动点拨 二、教材P70活动 1.相同之处:大批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 2.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意大利工业小区不同企业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而温州虽是生产同种产品,但联系、协作不如意大利,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减。 意大利新工业区:银行信贷体系发达、社会服务机构完善;用水用地方便;交通运输便利;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温州乡镇企业:商品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海运条件便利;山区为主,平原少,人多地少,用地紧张等。 3.加强技术投入、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水平等。 三、教材P72~73活动 1.相同点:两个工业区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交通便 利、没有传统工业区优势的地区形成的工业地域,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不同点见要点二。 2.(1)与美国“硅谷”相同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也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便利。不同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 (2)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发展优势是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存在 的主要问题有:离市区近,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挤,用地 紧张,地价高;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等。 (3)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硅谷”崛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和良好 的创新文化环境是保证其工业发展永立世界鳌头最核心的因 素。因此,学习“硅谷”模式最重要的是重视科学研究、科 技创新,提高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样不仅可以模仿 “硅谷”,甚至可能超越“硅谷”。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栏目导引 基础梳理 自学引导 要点串讲 知能突破 实战演练 轻松闯关 课时 作业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区的不同。 3.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其独特的发展优势。 4.理解刺激美国“硅谷”崛起的区位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工业地域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工业地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