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修辞无处不在》学案.doc

发布:2017-06-07约4.4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 姓名: 班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2、通过少量练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修辞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系统的复习。 3、积累部分优美语句,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狭义的修辞:指运用修辞格(比喻、比拟、夸张……)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广义的修辞:不仅包括修辞格(比喻、比拟、夸张……)还包括炼字、炼句(炼,锤炼,炼字,就是对词语进行选择和搭配,炼句,着眼于句子的选择。)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早就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可惜这种观念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修辞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虽然修辞学界对这个问题早已达成共识,但新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及时引入我们的语文教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修辞作为一种艺术,不仅在书面文字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大到领导人讲话、广告媒体,小到日常谈话、演讲报告,修辞可谓无处不在。我们常发现,同样的文字,同样的说话,这个人说出来,是那么的苍白、无趣,而那个人说出来却是这样的生动、新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掌握了语言这把变化万端、奇妙无比的魔杖——修辞。 语言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我们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左传》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修辞则是依据一定的题旨情境,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还有一种说法是:修辞指的是寓含在语言交际现象当中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客观规律。(李索《古代汉语言修辞学》)这种说法更突出了修辞在生活中的交际功用。 在生活中,修辞主要体现在对语音、词语、和语句的修饰功能上,因此修辞按此分为三个方面: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语句修辞。 (二)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造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反复、顶真、回环、对偶,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都属于此类。这一类的修辞活动主要见于诗歌和一些抒情性的散文中。最终目的在于追求语言的音乐美。使语言或说话听起来有变化、有节奏、协调而富有美感。 1、语音修辞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1)对偶就是把一对结构相同或者相似、字数相等的词组或句子连接一起来表达相关或相对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反复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