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2、【课程教学要求】??????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08(其中课堂讲授81学时,临床见习27学时),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二分之一的内容后,可适当安排临床示教与见习,以便及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临床见习中要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绪论?????? 一、掌握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四诊?????? 第一章? 望诊????????????? 一、熟悉望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少神与神乱的常见表现及其病机。????????????? 三、掌握常色和病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四、熟悉望形体、望姿态的基本内容。????????????? 五、熟悉望头面、颈、五官、九窍与皮肤的基本内容。????????????? 六、熟悉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食指络脉的特征与主病。????????????? 七、熟悉望排泄物、分泌物的基本内容。????????????? 八、了解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掌握正常舌象与异常舌象的识别及常见异常舌质与舌苔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第二章? 闻诊????????????? 一、熟悉正常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临床意义。????????????? 二、掌握各种病变声音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三、了解病体、排出物异常气味及病室气味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 问诊????????????? 一、熟悉问诊之目的和意义;掌握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掌握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 三、掌握寒热的概念;熟悉寒热产生的机理;掌握常见寒热类型的概念、表现及临床意义。????????????? 四、熟悉汗出的生理意义;掌握表证有汗、无汗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掌握里证汗出常见类型的概念、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理解里证无汗的含义及临床意义;熟悉局部汗出的常见类型及各自的表现特点与临床意义。????????????? 五、理解疼痛产生的病机;掌握不同性质的疼痛特点与临床意义;掌握不同部位疼痛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六、掌握常见头身胸腹不适的内容及各自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乏力等)。????????????? 七、熟悉常见问耳目异常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耳鸣、耳聋、目痛、目眩、目昏、雀盲、视歧等)。????????????? 八、熟悉睡眠的基本生理与病理机制;掌握问睡眠的方法;掌握失眠的概念及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掌握嗜睡的概念及引起嗜睡的常见原因。????????????? 九、掌握常见饮食口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十、掌握大、小便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十一、掌握月经、带下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十二、了解小儿问诊的特点。???????? 第四章? 切诊????????????? 一、熟悉脉象形成的原理。????????????? 二、掌握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掌握脉象要素;掌握正常脉象的特点及其生理变异。????????????? 四、掌握28种脉象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五、熟悉相兼脉的概念及常见相兼脉的临床意义;????????????? 六、了解真脏脉的概念;了解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的特点。????????????? 七、熟悉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的顺逆和从舍。????????????? 八、了解按诊的方法及意义;熟悉按诊的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