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国培第一阶段集中研修总结(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国培语文
一 路 风 尘
——记第一阶段集中研修个人学习心得
金秋十月,国庆佳期,放下暂时的紧张工作,借此短暂的时光,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然在机缘巧合之下,受命于顷刻之间。匆忙之间告别家人,带上简单的行囊,迎着山村深秋原野微凉的晨风,我随着汽车在山路上摇晃,踏上了此次的国培之旅。
2011年10月6日,天空中铺洒下一片温暖的阳光,我一路风尘,带着一脸倦容,踏进了人民教师的摇篮——贵州师范学院。在辗转反侧中,找到了一个栖息地。放下行李,却承载了一肩重担。不为别的,只因领导的错爱与信任,临时授命,寄托着他们多少的希望?我怕我的双肩,承载不了这份浓浓的情意。2011年10月7日,我正式加入紧张的集中学习研修阶段,在此期间,我遵从师院的一切培训制度,按时参与,完成各项培训任务,虽然紧张,却也充实。时间稍纵,15天的集中研修转瞬即逝。在这15天里,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学习充实而所获,借此闲暇时间,回顾此间的学习所得:
一、我在这里的学习情况。
1.在这集中研修的15天里,培训方为我们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讲座。
为我们讲座的有云南师大文学与传播学院的张承明,重庆市教科院的杨蔚及省教育厅的罗志琳,师范学院文学院的吴 俊、郭 文、颜 迈等知名教授,同时更有同样来自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和教研名师,如尚义小学的徐贤诗老师、小河二小的刘秀丽老师、南明小学的梁丹娜老师等等。讲座的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研究和文学专业知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美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等各方面。讲座的形式多样,既有全体学员的集中讲座,又有分班讲座,还有在下面学校听观摩课、听讲座。这些讲座或深入浅出,或幽默风趣,或案例翔实,在震撼我们的思想,大开我们眼界的同时,更是给了我们实际的指引。
2.我在上课时认真做笔记,回到寝室后还每天坚持写反思,及时记录下点点的感动。上课的时候,时时被感动,时时被震撼,时时有着要写点什么的愿望。可各种想法交织在一起,都还只是一个念头,只是一种意识,还不知从何说起。为了不让这些宝贵的念头消散,于是每天上课的时候认真地记笔记,同时记下一些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是只言片语。晚上回到寝室还要认真地整理笔记,写反思,绝不限于是完成任务。
3.在组长的领导下,组织学习小组的学员们学习、交流。每个星期三的下午,组织学员在组长寝室就本周听课的内容进行经验交流。整理学习笔记,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心得交流,互换思想。以求共同进步。大家选择一两个案例,进行分散思考然后由组长汇总,共同探讨研究,以达成共识。最终形成小组成果。
4.本班还建立了学习QQ群,这就使交流不在局限于小组之内,在这里,每个人的思想,多会得到更好的补充,更加的趋于成熟。迷惑,也在此群得以指引。学习的喜与乐,笑与泪,都在此得以解脱。
5、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就到图书馆去借书、看书。查阅学习研修所需的资料,课堂中的迷惑,也在此得到更好地补充。感谢各位培训的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不少的书籍,让我们的视野得以开拓。
二、我的收获。
精彩的讲座解开教学的盲点,激起教学、教研热情,通过15天的学习,我改变观念,振奋精神,立志做个好老师。
云南师大文学与传播学院的张承明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了我们平时观课议课的盲点,指导了我们要依据而听,依据而评。而不是盲从,在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学校经常组织老师观课议课。而很多老师都缺少理论依据的指导,没有目的的听,简单的记录一下授课老师的课堂组织活动。在进行议课时,却无话可说,简单的指正某个地方逻辑性的错误。就无话可说了。因为没有依据,就连自己也不明白,一堂教学活动,要怎么样才能算有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评断是否有效。甚至有些老师认为,说出来怕得罪人,索性就盲目的,简单的说“很好,很成功!”专说优点,缺点一字不提。李建年老师的参与式教学,让我体会到教学——原来可以这么轻松。教师依据不同学年度段的学生特点,课前准备好教学的活动,依据参与式教学的理论,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此同时,我有了疑问,这种参与式教学是不是在山村地区也能实施,考虑山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教室的容量能否实行参与式教学?时间的容纳问题,搬动桌椅,组织教学活动,在小学阶段能行吗?瓦韵青老师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从《小林 校长》的案例中,瓦老师指出了“老师,需要有发现美的慧眼。”我深深的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都有自己与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