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七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 人民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课时作业:专题七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山东德州高三期末)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解析: 注意时间“民国建立前一两年”,A、C、D三项都是民国建立后。
答案: B
2.(2014·山东临沂一模)《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小说中的是( )
A.主人公去教堂参加新式婚礼
B.《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流行歌曲
C.儿童在东交民巷胡同里玩耍
D.人们通过电视观看《定军山》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能力。《义勇军进行曲》出现在抗战时期,电视在中国出现是在1958年,东交民巷属于使馆界,中国儿童不可能在那里玩耍。排除B、C、D三项。
答案: A
3.一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在《京华百二竹枝词》中描述当时北京西餐馆的盛况道:“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里醉琼林。”诗中所述情景最可能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后 D.新中国成立后
解析: 关键信息:“电灯”“最有可能”,电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A、B两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一边倒”政策,以上情景不可能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 C
4.1903年出版的《女界钟》一书中,呼吁妇女应得入学、交友、营业、掌握财产、出入自由、婚姻自主和参政等7种权利,提出“爱自由,尊平权,男女共和”的主张。表明( )
主张婚姻自由呼吁妇女参政 将提倡女权与民主共和并举 是民国初年张扬女权的成果 将妇女解放同反清革命相连
A. B.
C. D.
解析: 本题可以逆向思维解答,从选项入手,把握特征,中“民国初年”显然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B项正确。
答案: B
5.(2014·洛阳模拟)读“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单位:%)
项目 年代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23.5 15.5 13.9 学历 11.7 12.6 25.3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
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C.西方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
D.婚姻观念中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
解析: A、C两项在表格中无从体现,从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择偶标准的比例可以看出,B项中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彻底变化说法不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本人成分、政治面貌择偶标准的比例在降低,说明D项正确。
答案: D
6.《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自行车的引进成为时髦男女追求时尚的一种反映,但并不能说明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答案: C
7.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1854年第12号的开篇说:“西方之国,狃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华能效此法,其获益必矣。”其意在说明报纸具有( )
A.信息速递功能 B.娱乐教化价值
C.政府喉舌功能 D.商业广告价值
解析: 《遐迩贯珍》月刊认为,西方商家借报纸向大众宣传其货物,从中获利,中国如果能仿效,也能够从中受益。可见,材料信息说明报纸具有商业广告价值,故选D项。
答案: D
8.下图是某收藏者收藏的一张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月的结婚证书,这张结婚证书反映出当时( )
A.社会婚姻呈现守旧特点
B.社会风俗呈现中西合璧趋向
C.国际政治形势影响民俗
D.国共对峙对民俗有巨大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考生解读图片、提取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图中的丘比特、永结同心等图案反映出当时婚俗中西合璧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和D项均与图中内容无关。本题考生易错选D项,主要是因为错误地关注了“中华民国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