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反应器的简介及其工业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流化床反应器的简介及其工业应用
摘要:流化床反应器是一种利用气体或液体通过颗粒状固体层而使固体颗粒处于悬浮运动状态,并进行气固相反应过程或液固相反应过程的反应器。在用于气固系统时,又称沸腾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在现代工业中的早期应用为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粉煤气化的温克勒炉;但现代流化反应技术的开拓,是以40年代石油催化裂化为代表的。目前,流化床反应器已在化工、石油、冶金、核工业等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流化床;工业应用;设计参数
1.流化床反应器概述
按照床层的外形分类,可分为圆筒形和圆锥形流化床。圆筒形流化床反应器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设备容积利用率高。圆锥形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比较困难,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但因其截面自下而上逐渐扩大,故也具有很多优点:1、适用于催化剂粒度分布较宽的体系,由于床层底部速度大,较大颗粒也能流化,防止了分布板上的阻塞现象,上部速度低,减少了气流对细粒的带出,提高了小颗粒催化剂的利用率,也减轻了气固分离设备的负荷。这对于在低速下操作的工艺过程可获得较好的流化质量;2、由于底部速度大,增强了分布板的作用,床层底部的速度大,孔隙率也增加,使反应不致过分集中在底部,并且加强了底部的传热过程,故可减少底部过热和烧结现象;3、适用于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过程,气泡在床层的上升过程中,随着静压的减少,体积相应增大。采用锥形床,选择一定的锥角,可适应这种气体体积增大的要求,使流化更趋平稳。
按照床层中是否设置有内部构件分类,可分为自由床和限制床。床层中设置内部构件的称为限制床,未设置内部构件的称为自由床。设置内部构件的目的在于增进气固接触,减少气体返混,改善气体停留时间分布,提高床层的稳定性,从而使高床层和高流速操作成为可能。许多流化床反应器都采用挡网、挡板等作为内部构件。对于反应速度快、延长接触时间不至于产生严重副反应或对于产品要求不严的催化反应过程,则可采用自由床,如石油炼制工业的催化裂化反应器便是典型的一例。
流化床内的固体粒子像流体一样运动,由于流态化的特殊运动形式,使这种反应器具有如下优点:
a、由于可采用细粉颗粒,并在悬浮状态下与流体接触,流固相界面积大(可高达3280-16400m2/m3),有利于非均相反应的进行,提高了催化剂的利用率。
b、由于颗粒在床内混合激烈,使颗粒在全床内的温度和浓度均匀一致,床层与内浸换热表面间的传热系数很高[200~400W/(m2?K)],全床热容量大,热稳定性高,这些都有利于强放热反应的等温操作。这是许多工艺过程的反应装置选择流化床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化床反应器的缺点:
a、气体流动状态与活塞流偏离较大,气流与床层颗粒发生返混,以致在床层轴向没有温度差及浓度差。加之气体可能成大气泡状态通过床层,使气固接触不良,使反应的转化率降低。因此流化床一般达不到固定床的转化率。
b、催化剂颗粒间相互剧烈碰撞,造成催化剂的损失和除尘的困难。
综上所述,流化床反应器比较适用于下述过程:热效应很大的放热或吸热过程;要求有均一的催化剂温度和需要精确控制温度的反应;催化剂寿命比较短,操作较短时间就需更换(或活化)的反应;有爆炸危险的反应,某些能够比较安全地在高浓度下操作的氧化反应,可以提高生产能力,减少分离和精制的负担。
2.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参数要求
对于一般的工业流化床反应器,需要控制和测量的参数主要有颗粒粒度、颗粒组成、床层压力和温度、流量等。这些参数的控制除了受所进行的化学反应的限制外,还要受到流态化要求的影响。实际操作中是通过安装在反应器上的各种测量仪表了解流化床中的各项指标,以便采取正确的控制步骤达到反应器的正常工作。
a.颗粒粒度和组成的控制
如前所述,颗粒粒度和组成对流态化质量和化学反应转化率有重要影响。下面介绍一种简便而常用的控制粒度和组成的方法。?
在氨氧化制丙烯腈的反应器内,采用的催化剂粒度和组成中,为了保持44μm的“关键组分(即对流态化质量起关键作用的较小粒度的颗粒。)”粒子在20%~40%之间,在反应器上安装一个“造粉器”。当发现床层内44μm的粒子小于12%时,就启动造粉器。造粉器实际上就是一个简单的气流喷枪,它是用压缩空气以大于300m/s的流速喷入床层,粘结的催化剂粒子即被粉碎,从而增加了小于44μm粒子的含量。在造粉过程中,要不断从反应器中取出固体颗粒样品,进行粒度和含量的分析,直到细粉含量达到要求为止。?
b.压力的测量与控制
压力和压降的测量,是了解流化床各部位是否正常工作较直观的方法。对于实验室规模的装置,U型管压力计是常用的测压装置,通常压力计的插口需配置过滤器,以防止粉尘进入U型管。工业装置上常采用带吹扫气的金属管做测压管。测压管直径一般为12~25.4mm,反吹风量至少为1.7m3/h。反吹气体必须经过脱油、去湿方可应用。为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