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流化床反应器全解.ppt

发布:2017-01-25约3.16千字共6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流化床反应器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教学内容 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及结构 流化床反应器的生产原理 (1)流态化的形成 (2)流化床反应器的传热过程 (3)流化床反应器的计算 高速流态化技术 流化床反应器的操作指导 第一节 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及结构   定义:原料气以一定的流动速度使催化剂呈悬浮湍动,并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化学反应的设备。 流化床基本结构 结构分为: 浓相段、稀相段、扩大段、锥底。 内部构件: 气体分布板、换热装置、气固分离装置、挡板档网、气体预分布器等。 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 1.床层温度均匀,避免局部过热。 2.颗粒处于运动状态,表面更新,强化传质。 3.颗粒小,催化剂有效系数高。 4.流化状态,便于操作。 5.传热系数大,换热面积小。 6.生产强度大。 7.返混严重,一次转化率低。 8.颗粒磨损,要求催化剂强度大。 9.对设备磨损严重。 观察并思考 1.固体颗粒在床层内怎样运动? 2.流速由小到大产生什么现象? 3.流态化现象可划分几个阶段? 4.研究:流速-压力降的关系。 5.流体分别为气体和液体时,流化现象有何不同? 第二节 流化床内的生产原理 流态化 流化床反应器的传热过程 流化床反应器的计算 内部构件的选择及参数的确定 一、流态化 (一)流态化的形成 (二)散式流态化和聚式流态化 (三)流化床中常见的异常现象 (四)流化速度 (五)膨胀比和空隙率 (六)流化床的压力降 流态化 固体颗粒象流体一样进行流动的现象。 散式流态化:    液~固系统,两者密度相差不大,流速增大时波动小,粒子分布均匀。 聚式流态化:    气~固系统,两者密度相差较大,流速增大时,出现很大不稳定。 流态化中的异常现象:沟流、大气泡和腾涌 沟流 操作速度大于临界流化速度时,床层内只形成一条或几条狭窄的通道,大部分床层仍处于固定床阶段。 大气泡和腾涌 聚式流化床中生成的气泡在上升中不断碰撞合并而增大,至接近容器直径,床内物料呈活塞状向上运动,床层被分成一段或几段。 流态化的形成 1.流速较小,流体从颗粒缝隙通过,床层静止。u↑→P↑,固定床阶段。 2.流速增加,颗粒吹起, u↑→ε↑→P不变。 3.流速继续增加,颗粒被带出床层,空隙率增加, u↑→P↓,输送床阶段。 临界流化速度U临 特征: 因为 U操U临 固定床阶段 U操U临 流化床阶段 所以 U临 时, P固 = P流 确定方法 :半经验公式 带出速度U带 操作速度大于带出速度时,催化剂颗粒将被带出流化床反应器 确定方法 注意 原则上:临界流化速度操作速度带出速度 实际上:往往偏离这个范围。有些工业反应器操作速度大于带出速度时,颗粒夹带并不严重。 操作速度的确定 选择原则 实际生产中流化床操作数据 流化数 流化床的压力降 颗粒悬浮静止时受力 向下:重力 向上:浮力、流体阻力 平衡时 重力=浮力+流体阻力 公式推导:式(3-6) 说明:床层压力降与流速无关 超过带出速度时,空隙率增大、压力降减小。 膨胀比和空隙率 膨胀比 空隙率 关系 二、流化床反应器的传热过程 (一)流化床传热过程分析 (二)床层与器壁间的传热 (三)流化床内换热器的结构型式 (四)流化床换热器传热面积的计算 (一)流化床传热过程分析 (1)床层内固体颗粒之间的传热 (2)颗粒与流体间的传热 (3)床层与器壁或换热器表面的传热 (二)床层与器壁间的传热 床层对器壁给热系数分析 ①操作速度的影响 ②颗粒直径的影响 ③挡板挡网的影响 ④换热器位置对给热系数的影响 ⑤气、固物性对给热系数的影响 (四)流化床换热器传热面积的计算 式中 A——传热面积,m2; Q——传热速率,W; K——总传热系数,W/m2·K; Δtm——平均传热温度差,K (三)流化床内换热器的结构型式 列管式换热器:单管式和套管式 管束式换热器:直列和横列 鼠笼式换热器 蛇管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单管式 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 立式管束式 横排管束式换热器 鼠笼式换热器 蛇管式换热器 三、流化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