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历史第十四周教研活动课件之三-人教2016版七上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共25张PPT)讲述.ppt

发布:2017-03-22约1.19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汉朝时,皇帝为何频繁派人出使西域? 张骞为何如此执着地去通西域? 张骞从西域带回了什么? 汉武帝为什么如此重视“丝绸之路”? 西汉对西域的管理起到怎样的作用? 汉代人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西域的一个小国)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跑)而怨匈奴,无与之共击之。汉方(那时)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汉书?张骞传》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匈奴)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汉书?张骞传》 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 张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的品质。 张骞生还, 带来了有关远西(西域)诸国的信息……从而促成了东西方的交流,他的生还,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值得纪念的大喜事。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前119年) 目的:联合乌孙夹击匈奴;加强与西域各国的交流。 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目的 意义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联合乌孙夹击匈奴;加强与西域各国的交流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促进了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长安 河西走廊 敦煌 北 南 阳关 玉门关 昆仑山北 天山南 葱岭 大秦 安息 今新疆地区 欧洲 西亚 东 西 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 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对比分析: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的开通之间的关系? 葡萄 苜蓿 核桃 石榴 丝绸 哈哈,你知道这些物品哪些是我从西域驮回来的?哪些是从中原驮过去的吗? 铁器 良种马 莫高窟盛唐第45窟 “胡商遇盗图” (局部)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 诗歌 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 服装 石榴裙 此后的一千多年里, “丝绸之路” 已远远越出丝绸交易的范围, 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桥梁,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便是通过这些海陆通道经中亚、西亚辗转传往欧洲, 西方各国的传统风俗以及欧洲音乐舞蹈、 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也在逐渐为东方国家所了解, 大大促进了 “丝绸之路” 沿线各民族的相互交流和认识。 ——余建华《古代丝绸之路与亚欧文明交流》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班超出使 西域路线 甘英出使 安息路线 对西域的管理起到怎样的作用? 1.保证了道路联通 2.保障了贸易畅通 3.体现了民心相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