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_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2章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1课时形形色色的分子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学业分层测评.doc

发布:2017-05-16约4.9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形形色色的分子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 A.H2O        B.CO2 C.CH2O D.CH4 【解析】 H2O为V形分子、CO2为直线形分子、CH2O(甲醛)为平面形分子,而CH4为正四面体形分子,只有CH4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处于同一平面上。 【答案】 D 2.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 A.CO2 B.H2S C.PCl3 D.SiCl4 【解析】 S与O同主族,两者形成的氢化物的立体结构相似,均为V形分子;而CO2为直线形分子、PCl3为三角锥形分子、SiCl4为正四面体形分子。 【答案】 B 3.在以下的分子或离子中,空间结构的几何形状不是三角锥形的是(  ) A.NF3 B.CH C.BF3 D.H3O+ 【解析】 根据等电子原理,NF3、CH、H3O+的结构相似,均与NH3相同,即三角锥形;而BF3为平面三角形。 【答案】 C 4.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 A.H2O B.CO2 C.CH2O D.NH3 【解析】 H2O分子为V形,键角为105°;CO2分子为直线形,键角为180°;CH2O分子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NH3为三角锥形,键角为107°。 【答案】 B 5.用VSEPR模型预测,下列分子中键角是120°的是(  ) 【导学号 A.C2H2 B.CH4 C.BF3 D.NH3 【解析】 根据VSEPR模型,C2H2分子为直线形,键角为180°;BF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CH4分子为正四面体形,键角为109°28′;NH3分子为三角锥形,键角为107°。 【答案】 C 6.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H3O+的空间结构是(  ) A.三角锥形 B.正四面体 C.平面正三角形 D.变形四面体 【解析】 在H3O+中价层电子对数=3+(6-1-3×1)=4,O原子中含有1对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其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答案】 A 7.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O和NO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 A.直线形;三角锥形 B.V形;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 【解析】 H2O分子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6-2×1)=2,因其σ键电子对数为2,故分子为V形结构;NO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5+1-3×2)=0,因其σ键电子对数为3,则分子为平面三角形。 【答案】 D 8.下列离子的VSEPR模型与其立体构型一致的是(  ) A.SO B.ClO C.NO D.ClO 【解析】 SO中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且含一对孤电子对,所以其VSEPR模型为四面体结构,而SO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A项错误;ClO中价层电子对数为4,不含孤电子对,所以其VSEPR模型与其立体构型一致,B项正确;N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其中含有一对孤电子对,其VSEPR模型与其立体构型不一致,C项错误;Cl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也含有一对孤电子对,D项错误。 【答案】 B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O2、SO2、BF3、NCl3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了8电子稳定结构 B.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形分子且键角都为109°28′ C.NH的电子式为,离子呈平面正方形结构 D.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解析】 NCl3分子的电子式为 , ,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A错误;P4为正四面体分子,但其键角为60°,B错误;NH为正四面体结构而非平面正方形结构,C错误;NH3分子电子式为,有一对未成键电子,由于未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使其键角为107°,呈三角锥形,D正确。 【答案】 D 10.有下列分子或离子:①CS2,②PCl3,③H2S,④CH2O,⑤H3O+,⑥NH,⑦BF3,⑧SO2。 粒子的立体构型为直线形的有________;粒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的有________;粒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有________;粒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的有________;粒子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的有________。 【解析】 中心原子上孤电子对数及粒子的空间构型如下表。 ABn 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 分子或离子 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 AB2 0 CS2 直线形 AB3 CH2O、BF3 平面三角形 AB4 NH 正四面体形 AB2 1 SO2 V形 AB3 PCl3、H3O+ 三角锥形 AB2 2 H2S V形 【答案】 ① ③⑧ ④⑦ ②⑤ ⑥ 11.(1)利用VSEPR模型推断分子或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