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读组合体视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教学目标 3.4.1教学评价 3.2.7思维拓展 (2)由两个视图构思物体形状 三、教学过程(2) 3.2.7思维拓展 (3)主、俯、左三个视图基本确定了物体的形状 理想变为现实 三、教学过程(2) 1、读图的基本要领 2、置任务情境,分组和工作规则 探究学习,完成任务 3、读组合体的步骤 4、教学评价、巩固归纳、布置作业 三、教学过程 1 2 3 抓特征、分线框 对投影、想形状 3.3.1项目1:读图的三个基本步骤—用形体分析法分析轴承座 ` 读图步骤 抓特征、分线框 对投影、想形状 综合起来想形体 三、教学过程(3) 3.3.1项目一 3.3.2项目2:识读组合体实操训练--补视图 读懂物体的主、俯视图,想象出物体 的空间形状,补画出物体的左视图。 1 抓特征、分线框 2 对投影、想形状 3 综合起来想形体 读 图 三、教学过程(3)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3) 说各组成部分的形状 小组讨论 说相互之间位置关系 画轴测图 做模型 * 三、教学过程(3) 展示自我 学生点评 学生在黑板演示 三、教学过程(3) 用PPT软件演示 教师讲解、师生互动 1、看图的基本要领 2、设置任务情境,分组和工作规则 探究学习,完成任务 3、读组合体的步骤 4、教学评价、巩固归纳、布置作业 三、教学过程 纪律性 主动性 协作性 任务完成 语言表达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三、教学过程(4) 《机械制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章 组合体 第五节 识读组合体视图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策略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1.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和读图能力 一、教材分析(1) 1、掌握形体分析法,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投影分析能力 2、运用形体分析法,看懂组合体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实际动手能力。 增强对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情感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一、教材分析(2) 难点: 组合体的看图,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看组合体视图 运用形体分析法补视图 1.3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3) 2.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具备投影基础知识。 1 认知活动自觉性较差 3 2 能够运用形体分析法画简单视图 能通过多媒体获取知识 4 二、教学策略(1) 在教学中采用讲解与课堂制作穿插进行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制作模型、画轴测图、说形体特征和小组讨论的形式。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和理实一体化教学。 2.2教法分析 二、教学策略(2) 网上学习、资源下载、专家在线答疑 2.3学法分析 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通过制作模型,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对读组合体产生自主探究意识。并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网址进行网络学习。 1、读图的基本要领(约10分钟) 3、探究学习,完成任务(约30分钟) 2、设置任务情境,分组和工作规则(约5分钟) 读组合体的步骤(约30分钟) 4、教学评价(约10分钟) 巩固归纳、布置作业(约5分钟) 2.4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学策略(3) 1、读图的基本要领 2、设置任务情境,分组和工作规则 探究学习,完成任务 3、读组合体的步骤 4、教学评价、巩固归纳、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形体分析法 3、根据下列视图说出形体名称 方框对方框 四棱柱 方框对三角框 三棱柱 多边形内 多个三角形 棱锥 棱台 2、三视图的“三等”关系? 3.1.1复习旧课 三、教学过程(1) 方框对圆框 ──圆柱 三角框对圆框 ──圆锥 等腰梯形对同心圆 ──圆台 三等径圆 ─圆球 三、教学过程(1) 空间形体(轴测图) 平面图形 画图(表达) 看图(想象) 读图是画图的逆过程 3,1.2.导入新课 三、教学过程(1) 3.1.3读图的基本要领 从主视图入手,将各个视图联系起来阅读 三、教学过程(1) 前 后 上 左 下 右 善于构思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过程(1) 1、读图的基本要领 2、设置任务情境,分组和工作规则 探究学习,完成任务 3、读组合体的步骤 4、教学评价、巩固归纳、布置作业 三、教学过程 材料 橡皮泥 萝卜 三、教学过程(2) .设置任务场景 .课前准备 3.2.1任务组的产生 由教师帮助学生分组,要求能力强学生和能力弱的学生合理地搭配。让每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