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芒市第一中学2015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文科)
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答题参考时间40分钟)
1、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A.神话传说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反映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分散性 D.脆弱性
3、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在( )
A.秦朝 B.六朝 C.唐朝 D.宋朝
5、“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传统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史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主要得益于( )
A.郑国渠的修建 B.都江堰的修建 C.灵渠的开凿 D.井渠的出现
7、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政策。中国古代王朝一直奉行此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B.从商容易致富
C.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 D.商人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8、“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该材料不能反映( )
A.当时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此时期为明清年间 D.此时期为唐宋年间
9、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工”???的是( )
A.农民 B.奴隶 C.雇佣工人 D.无产阶级
10、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11、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时人”所说的“吾村”应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京津地区 D.东南沿海
12、有资料记载,广州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自1854年、后“纺业停顿”。另有资料记载:在通商口岸,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商办企业,“这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生重要变化的一个标志”。这两段材料说明( )
A.广州失业人口很多,经济萧条 B.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指的是通商口岸的商办企业
C.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经济一蹶不振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条件
13、“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14、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戏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15、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