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科举制度过程.pptx

发布:2019-02-10约小于1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代科举考试;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首先,科举对参与者的年龄没有限制,任你神童也好,老油条也罢,一视同仁,来者不拒; 其次,科举对考生的出身颇有讲究 【唐朝】只有官二代可以参加考试 【宋时】基本除了色情从业者都可以,以至于后来日本、琉球等地的外国人都来中国考试; 【元朝】并不CARE什么人才选拔,在他们看来,没把汉人杀光已经是很大的恩赐了; 【明朝】商人、娼妓、优伶、皂役、胥吏及其他“贱民”均不得应试。也就是说不光色情从业者和商人,连演艺界人士、基层干警和政府编外人员都不符合要求。;一个官员的诞生;童试 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这个是标准考卷。 注意注意,这只是童生的卷子。;童生经过县、府两级初试,合格者,??参加由省提学院使(即学政)主持的考试,故称院试。院试一般每二年举行一次,由学政分别至各府巡回举行。考中者,称生员,即可入府、县学继续学习,取得生员资格者,即称秀才。秀才的录取率大概在1%到10%之间。;只有生员资格的秀才并没有俸禄,若果未能通过之后的乡试中举,亦不足以为官。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等方法为生。但秀才却不能小看,不仅有上面说的特权,更重要的是,有了生员资格,才可参加乡试,去考举人,也就是说秀才或生员是踏上当官的第一阶梯。;乡试;古代为什么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最高时也只有10%;殿试;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他进士,按殿试、朝考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职。;新科状元还需率领同科进士赴礼部专设的宴会,唐、宋称“探花宴”,明代称“琼林宴”,清代则叫做“恩荣宴”。宴会之后,状元还得率众进士到孔庙拜谒这位儒家鼻祖,礼拜既完,再去国子监立碑,将新科进士的姓名勒于??碑上,殿试的程序才算全部结束。;白丁到进士的典型录取率为 5%*3%*8%=十万分之十二。;等级;谢谢观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