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制度.ppt
宋:州、省、殿三级体制初,礼部贡举,设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合格及第者,列名放榜于尚书省。(宋太祖开宝)六年,翰林学士李昉知贡举,取宋准以下十一人……会有诉昉用情取舍,帝乃籍终场下第人姓名,得三百六十人,皆召见,择其一百九十五人,并准以下,乃御殿给纸笔,别试诗赋。……昉等寻皆坐责。殿试遂为常制。(《宋史·选举志》)第30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明:县、省、部、殿四级体制。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云。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明史·选举志)第31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年大比,试诸生于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试举人于京师,曰会试,中式者为贡士。天子亲策于廷,曰殿试,名第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乡试第一曰解元,会试第一曰会元,二甲第一曰传胪。悉仍明旧称也。(《清史稿·选举志》)第32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五、科举制度的优点从隋文帝开皇年前分科举士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虽几经存废,仍延续了近1300年。1.相对的进步性;2.相对的公正性;3.确保精英的有序流动.第33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相对的进步性与西周的世卿世禄制,两汉的察举、荐辟制,魏晋六朝的九品中正制等以血缘、门第为基础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以考试选拔官吏无疑具有相对的进步性。第34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国自世卿贵族门阀荐举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尤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孙中山文集》)第35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相对的公正性:保证报考资格的相对公平;保证科举考试基本公平;保证考后授官的公平。第36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保证报考资格的相对公平唐代:州县小吏、犯罪人、工商子弟。宋代:既集,什伍相保,不许有大逆人、缌麻以上亲,及诸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宋史·选举志》)宋太祖:“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第37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举子,则国子生及府、州、县学生员之学成者,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者,皆由有司申举性资敦厚、文行可称者应之。其学校训导专教生徒,及罢闲官吏,倡优之家,与居父母丧者,俱不许入试。(《明史·选举志》)倡优、隶、皁之家,与居父母丧者,不得与试。(《清史稿·文苑传》)第38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保证科举考试基本公平严厉打击冒籍,维持地域配额的公正性;完善考试制度,维护考试本身的公正性。第39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严厉打击冒籍,维持地域配额的公正性;“宋初,士皆本贯发解,不得权买田产立户称寄应;如乡贯阻越及在化外,得于开封府投牒,奏俟朝廷;国子监生须是在监习业,方许由监校艺解。”(《宋史·选举志》)“士子考试,俱由原籍送考。其有假冒籍贯者,该生及廪保一并黜革。因而中式者,革去举人,照例治罪。仍将原送考官、收考官、出结官、学臣、地方官、教官一并议处。”(清《生监科考乡试》)第40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完善考试制度,维护考试本身的公正性。淳化三年,诸道贡士凡万七千余人。先是,有击登闻鼓诉校试不公者。苏易简知贡举,受诏即赴贡院,仍糊名考校,遂为例。(《宋史·选举志》)试士之所,谓之贡院。诸生席舍,谓之号房。人一军守之,谓之号军。试官入院,辄封钥内外门户。(《明史·选举志》)士子用墨,曰墨卷。謄录用硃,曰硃卷。(《清史稿·选举志》)第41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凡试官不得将弟男子侄亲属入院,拘私取中。”(《大明会典·礼部·贡举·科举》)“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