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化学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6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十六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1.【2016年高考北京卷】(16分)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实验试剂现象滴管试管2 mL0.2 mol·L?1 Na2SO3溶液饱和Ag2SO4溶液Ⅰ.产生白色沉淀0.2 mol·L?1 CuSO4Ⅱ.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0.1 mol·L?1 Al2(SO4)3溶液Ⅲ.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____________。(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含有Cu+、Cu2+和SO32?。已知:Cu+Cu +Cu2+,Cu2+CuI↓(白色)+I2。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____________。b.证实沉淀中含有Cu+和SO32?的理由是___________。(3)已知:Al2(S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_______。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被Al(OH)3所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步骤二:_____________(按上图形式呈现)。(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__________。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有关。【答案】(1)2Ag++SO32—=Ag2SO4↓。(2)①加入稀硫酸后,有红色固体生成;②a. HCl和BaCl2溶液。b.在I-的作用下,Cu2+转化为白色沉淀CuI,SO32-转化为SO42-。(3)①Al3+、OH-。②a、,b、V1明显大于V2。(4)还原性、水解溶液显碱性;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b.证实沉淀中含有Cu+和SO32?的理由是棕黄色沉淀与KI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uI),证明含有Cu+,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证明含有SO32—。(3)①根据题意可知实验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氢氧化铝。②a、铝的酸式盐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的含量大于氢氧化铝,所以反应应该设计一个定量对比试验,根据白色固体消耗氢氧化钠的量不同来证实假设ⅱ成立,即实验方案设计步骤二为:,且V1明显大于V2,可说明沉淀中亚硫酸根存在于碱式盐中。(4)根据实验白色沉淀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亚硫酸盐具有还原性,另外亚硫酸根水解呈碱性。根据实验现象考点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盐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性有关。【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设计等2.【2016年高考海南卷】(11分)某废催化剂含58.2%的SiO2、21.0%的ZnO、4.5%的ZnS和12.8%的CuS某同学用15.0 g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其中的锌和铜。采用的实验方案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列装置中,第一次浸出必须用____________,第二次浸出应选用____________。(填标号)(2)第二次浸出时,向盛有滤液1的反应器中加入稀硫酸,后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顺序相反,会造成___________。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浓缩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使用的器皿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在实验完成之后,得到1.5gCuSO4﹒5H2O,则铜的回收率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 A (每空1分,共2分)(2)H2O2与固体颗粒接触分解(每空2分,共4分)(3)蒸发皿(2分)(4)30% (3分)考点:考查化学工艺流程分析,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化学计算。3.【2016年高考江苏卷】(15分)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2SiO4和少量Fe、Al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MgCO3·3H2O。实验过程如下:(1)酸溶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gCO3(s)+2H+(aq)===Mg2+(aq)+CO2(g)+H2O(l) ΔH=-50.4 kJ·mol-1Mg2SiO4(s)+4H+(aq)===2 Mg2+(aq)+H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