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概要—图文落实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南北气温 ,夏季除
等地区外,全国普遍 。
2.主要温度带
字母 温度带 典型地区 B 大兴安岭北段 中温带 高原、 平原、 平原、
盆地、东北平原 D 平原、 半岛、辽东半岛、 高原、河西走廊、 盆地 亚热带 盆地、 高原、
平原、 丘陵 热带 西双版纳、 岛、
半岛、台湾岛南部 A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北部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降水的时空分布
⑴ 空间分布:
由 沿海向 内陆递减;
多 少 ← 受海陆位置影响,
多 少 ← 受雨季长短影响。
800mm通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400mm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 干湿状况 分布(图中所示范围) 植被 农牧业 湿润
地区 年降水量> mm
降水量>蒸发量 森林 水田耕作业
为主 年降水 - mm
降水量>蒸发量 B 森林
草原 旱作农业
为主 半干旱
地区 年降水 - mm
降水量<蒸发量 草原 畜牧业、
灌溉农业 年降水量< mm降水量<蒸发量 D 多
荒漠 畜牧业为主、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 三、我国的气候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
⑴ 成因:海陆位置----亚洲 部、 西岸,海陆热力差异产生的冬、夏季风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⑵ 冬季风与夏季风的影响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偏北风。强大 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温润 厚度 2000米左右 3000米左右 时间 每年9、10----次年3、4月 每年4、5----9、10月 影响 降温、寒潮、霜冻 降水、梅雨、旱涝 2.气候复杂多样
⑴ 成因:我国跨 大而有多个温度带,距海远近差异大而有多个 地区;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及山脉走向多样;各地气温、降水组合不同,形成多样的气候类型。多寒潮、干旱、台风、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⑵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图 气候类型 分布主区 气候特征 A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冬季 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B 一线以南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 C 南部、
海南岛、
半岛、
南部 全年高温、
夏季多雨 D 西北地区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E 高山高原气候 青藏地区 辐射强,气温低,温差大,雪日多
答案:一、1.相差很大 青藏高原、天山、大兴安岭 高温 2. 寒温带 C 内蒙古 河套 宁夏 准噶尔 暖温带 华北 山东 黄土 塔里木 E 四川 云贵 长江中下游 东南 F 海南 雷州 高原气候区 二、1. ⑴东南 西北 东 西 南 北 ⑵夏秋 年际 2.800 A 半湿润 400 C 干旱 200 三、1.⑴东 太平 2.⑴纬度 干湿 ⑵温带季风气候 寒冷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 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台湾 雷州 云南 温带大陆性气候
原理—问题探究
活动探究:
1.读我国1(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气温分布特点;结合纬度、太阳高度、昼长、地形、季风环流等地理因素和原理,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⑴冬季(1月)气温分布特点:
①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②东部等温线与纬线接近平行,西部等温线比较弯曲,而且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
⑵ 冬季(1月)气温分布的成因:
关于分布特点①的成因:a.纬度位置: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获得太阳光热少。b.冬季风:北方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幅度大,而南方远离冬季风源地。c.地形影响: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⑶ 夏季(7月)气温分布特点:
①除青藏高原和天山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②东部等温线与海岸比较接近平行,西部则等温线比较弯曲,而且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
⑷ 夏季(7月)气温分布的成因:
关于分布特点①的成因:a.纬度: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与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差距缩小,且北方白昼比南方长。南北方获得太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