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版金融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 主讲:何菊芳 fjh@ 短号666580 办公室:27幢二楼教授工作室2 讲授时间:2011、2—6 导论 一、教材 金融学(第二版)(精编版),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金融学的基本框架 ★三根支柱:货币、信用、银行 ★一个空间:金融市场 ★上有调控:货币供求与均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金融监管 ★外有扩展:国际金融 共有五篇11章 第一篇 几个重要概念:货币、信用、利率 第二篇 金融市场 第三篇 金融体系(概述、商业银行、中央银行) 第四篇 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货币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 第五篇 对外金融 三、教学目标(了解) 要求比较系统地了解现代金融范畴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原理,了解当前国内外金融领域新问题、新现象和新发展。要求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框架结构,为深入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与解决现实金融问题 四、参考书目、期刊及相关网站 书目: 1、金融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货币银行学,戴国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美]大卫·H·弗里德曼, 《货币与银行》,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9 4、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 报刊: 金融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 中国金融 金融论坛 中国财经报 金融时报 相关网站: 搜狐财经;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货币网: 五、教学方法与课程考核 “读、议、练”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提供经典著作、学科前沿性论文、典型案例的阅读资料,并提出问题或专题,作为“议、练”的参考选题,进行“读、议、练”的引导 “读”——通过精读、泛读等形式,要求总计阅读量为100万字以上。同时强调关注社会各种现象,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议”——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课堂演讲、辩论等形式。大约第十二周或第十三周安排专题讨论、点评 “练”——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写专题文献综述或课程论文或案例分析或读书报告1篇。大约倒数第二周上交 课程考核方法与比例构成 课程考核方法与比例构成 平时:约占30%(作业、讨论、学习态度各占10%) 闭卷考试:约占70% 第一章 货币概述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定义、层次划分 ☆第二节 货币的发展与类型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第四节 货币制度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定义、层次划分 一、货币的起源 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已有5 000年左右的历史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代。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天然海贝。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贝经常会供不应求,于是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不同质地的仿制贝钱。而西周铜贝的出现,开启了世界金属铸币的先河。 货币的出现与交换联系在一起,先是物物直接交换,再是通过媒介的交换。 货币起源学说 (一)唯心论:即货币名目论。 代表性观点:国家货币论、圣人先贤制币论、众人协商论 (二)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货币根源于商品本身,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二、货币的定义 (一) 日常生活中的涵义 通货、财富、收入 (二)货币的定义 1.马克思: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表现、衡量和实现商品价值的工具 2.西方经济学:在商品与劳务交易和债务清偿中,可作为交易媒介与支付手段、被普遍接受的工具 货币的主要内容 A、通货是银行体系以外的公众手中流通的现金 B、存款货币(deposit money):可签发支票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活期存款。 C、电子货币(electronic currency): 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包括信用卡和转帐卡 D、外汇(foreign exchange, exchange),一切外国的货币都是“外汇”。包括:外币、外币存款、用外币标示的有价证券等 三、货币层次的划分 流通中的货币按其流动性强弱,可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 划分目的是使货币供给有科学的计量口径 流动性有三种涵义: 一是指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指在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放量的多少。 二是指针对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参与交易资金相对于股票供给的多少,包括场内资金及场外资金。 三是针对个股的流动性,指是否容易按理想价格卖出 (一)IMF的划分 M0,通货,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 M1,狭义货币,等于现金加活期存款(指可签发支票的存款)之和 M2,广义货币,由狭义货币加准货币构成 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