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液压泵.ppt

发布:2017-06-01约6.5千字共8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4.变量机构 (1)手动变量机构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2)伺服变量机构 图下页左图所示 (3)恒功率变量机构 传统的复合弹簧控制恒 功率变量机构如 图下页右图所示。 变量机构动画图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5.通轴泵的原理及其结构特点 1)取消大的径向圆柱滚子轴承,靠加粗的 轴来承受颠覆力矩。 2)传动轴为通轴,结构简单 3)将变量机构移到泵壳的圆周方向 4)采用球面配流盘,实现自位。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结构有以下特点 (1)连杆轴线与柱塞轴线的夹角θ≤2°,柱塞所受侧向力可以忽略,改善了柱塞磨损情况。 (2)由于柱塞受力条件较好,允许缸体有较大的倾角(一般γmax= 25°~40°),承载能力大,结构坚固,耐冲击,寿命长。 (3)柱塞连杆传给传动轴的轴向力很大,传动轴采用向心推力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形式。 (4)采用球面配流盘结构,使缸体具有自位性能,保证缸体和配流盘的密合性。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三、 径向柱塞泵 1、向柱塞泵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与轴向柱塞泵基本相同,但是柱塞径向放置 配油方式:轴配油、阀配油 一般为低速(300-600r/min) 排量大 工作压力较低(10-16MPa),往往用作低速大转矩液压马达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轴配流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图。 泵的排量V 和流量q分别为 (m3/rad) 改变偏心距e 的大小和方向,即可改 变泵输出流量的大小和方向。 动画图1、2, 第三章 液压动力元件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第六节 液压泵的噪声及其控制(自学) 一般认为距离液压设备1m处的噪声在56~70db最为理想,最高极限为90db。噪声造成环境污染,使人在精神上和健康上产生不良影响。 第六节 液压泵的噪声及其控制 一、液压泵噪声产生的原因 1)液压泵输出流量脉动引起输出压力脉动而产生噪声。 2)液压泵困油时产生的液压冲击而产生噪声。 3)液中混有过量的空气而导致气蚀,由气蚀产生噪声。 4)泄漏增加了泵的流量和压力的脉动从而产生噪声。 5)泵排油与吸油的互相转换产生压力冲击,从而产生噪声。 6)旋转体(如叶片泵的转子,柱塞泵的缸体等)不平衡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噪声。 7)传动轴承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噪声。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二、 降低液压泵噪声的措施 1)增加壳体壁厚和提高零部件的刚性。 2)提高零部件尺寸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 3)提高泵的装配质量。防止泄漏。 4)合理设计配流盘上配流窗口的形状。如叶片泵和柱塞泵配流盘上配流窗口边缘上的小三角槽。 5)合理设计吸油、压油的配流定时,防止困油现象产生。 6)增大吸油通道直径,使吸油通畅。 7)合理设计叶片泵定子曲线,改善叶片泵叶片顶部形状,防止产生硬冲击。 8)采用低噪声轴承。 9)在泵的排油口安装消声器。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2.排量与流量计算 单作用叶片泵的排量为 (m3/rad) 流量 (m3/s)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3.结构特点单作用叶片泵动画图原理图、2、3 (1)泵的定子内表面为内圆柱面,与转子中心存在偏心距e,通过改变偏心距来改变排量,变量泵; (2)配流盘上只有一个吸油口和一个排油口,每个叶片每转吸压油各一次,单作用; (3)转子、定子上的液压径向力不平衡,非卸荷式泵,泵轴较粗; (4)叶片根部通油与顶部通油联通,叶片厚度不会引起排量损失; (5)叶片槽相对旋转方向后倾一个角度,有利于叶片伸出; (6)叶片数取奇数,以减小流量脉动。 产品照片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第四章 液压动力元件 二、双作用叶片泵 1.工作原理及组成 原理图1、2 、 动画装配图1、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