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液压泵及液压马达详解.ppt

发布:2016-10-30约2.74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液压泵及液压马达 3.1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作用 3.2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工作原理 3.3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分类 3.4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参数 3.5 齿轮泵和齿轮马达 3.6 叶片泵和与叶片马达 3.7 柱塞泵和柱塞马达 3.8 液压泵的性能比较 三、齿轮泵结构特点 1. 困油现象 2. 径向力不平衡 齿谷内的油液由吸油区的低压逐步增压到压油区的高压。作用在齿轮轴上液压径向力和轮齿啮合力的合力 F 即为齿轮泵的径向力 减小径向力措施 3. 泄漏问题 1) 泄漏途径:轴向间隙 80% ql 径向间隙 15% ql 啮合处 5% ql 2) 危害:ηv↓ 3) 防泄措施: a) 减小轴向间隙 b) 轴向间隙补偿装置 浮动侧板 浮动轴套 防泄措施 b) 轴向间隙补偿装置 浮动侧板 浮动轴套 齿轮泵优缺点和用途 优点: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工作可靠, 自吸性能好,对油液污染不敏感,便于 制造、维修。 缺点:效率低,流量脉动大,噪声高。 用途:工程机械、机床低压系统。 四、内啮合齿轮泵 1. 渐开线齿轮泵 2. 摆线齿轮泵(转子泵) 特点: 结构简单,体积小 重叠系数大,传动平稳 吸油条件好 齿形复杂,加工精度要 求高,造价高。 应用:机床低压系统 五 、齿轮马达 1.结构特点: 两个油口一样大, 有单独的泄油口。 由于两个齿轮的受压面积 存在差值,因而产生转矩) 应用:高转速、低扭矩 的场合。 §3.6 叶片泵与叶片马达 一、叶片泵分类 优点:输出流量 均匀、脉动小、噪声低、 体积小。 缺点:自吸性能差、对油液污染敏感、结 构较复杂。 二. 双作用叶片泵 旋转一周,完成二次吸油,二 次排油——双作用泵 径向力平衡——平衡式叶片泵 (两个吸油区,两个排油区) 2、结构 ●定子和转子同心; ●定子内曲线由四段圆弧 和四段过渡曲线组成; ●配油盘上有四个月牙形 窗口。 典型结构及结构特征 典型结构剖切图 3. 流量计算 (1) 配油盘上的三角槽 原因: p↑↑V↓ 油液倒流。 影响:流量脉动,噪声。 措施:开三角槽,减小困油。 作用:缓冲,避免压力突变, 减小流量脉动和噪声。 (2) 叶片倾角 三、单作用叶片泵 1. 结构: 2. 工作原理 密封工作腔(转子、定子、叶片、配油盘组成) 吸油过程:叶片伸出→V ↑ → p ↓ →吸油; 排油过程:叶片缩回→V ↓ → p ↑ →排油。 旋转一周,完成一次吸油,一次排油 径向力不平衡——非平衡式叶片泵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1.结构特点: 弹簧、反馈柱塞、 限位螺钉。 3. 流量-压力特性曲线 调节限位螺钉,qmax 变; 改变弹簧刚度,pmax变,BC斜率变。 4. 优缺点及应用 优点:功率利用合理,简化液压系统 缺点:结构复杂,泄漏增加,ηm↓,ηv↓ 应用:要求执行元件有快速、慢速和保压的场合 四、双作用叶片马达 1)结构特点 ●叶片沿转子径向放置(正反转) ●叶片根部加扭力弹簧 ●有外泄口 2)工作原理 F = p A = p ( R - r0 ) b - p ( r - r0 ) b = p ( R - r ) b 3)应用:高速、低扭矩及要求 动作灵敏的场合。 齿轮泵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叶片泵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第三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吸 压 困油现象产生的原因 齿轮重迭系数ε>1,在两对轮齿同时啮合时,它们之间将形成一个与吸、压油腔均不相通的闭死容积,此闭死容积随齿轮转动其大小发生变化,先由大变小,后由小变大。 困油现象描述 困油现象解决方法 困油现象的危害:闭死容积由大变小时油液受挤压, 导致压力冲击和油液发热,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会引起汽蚀和噪声。 卸荷措施:在前后盖板或浮动轴套上开卸荷槽 合理选择齿宽及齿顶圆直径 缩小压油腔尺寸 延伸压油腔或吸油腔 通过在盖板上开设平衡槽,使它们分别与低、高压腔相通,产生一个与液压径向力平衡的作用。 平衡径向力的措施都是以增加径向泄漏为代价。 a) 减小轴向间隙 小流量:间隙0.025-0.04 mm 大流量:间隙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