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整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
1、染色体一级结构是核小H2A,H2B,H3和H4二级结构螺线管三级结构超螺旋体压缩40倍四级结构染色单体压缩5倍。
结构简炼;存在转录单元;mRNA为多顺反子;有重叠基因;基因是连续的。
2)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单顺反子;基因不连续性,有内含子和外显子;非编码区较多,与编码序列(9:1);含有大量重复序列;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大量的DNA多态性 ;具有端粒结构。
4、1) DNA的一级结构:指4种脱氧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即碱基序列。
2)DNA 的二级结构: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产生的双螺旋结构,每圈有10个核苷酸,两个碱基之间的垂直距离是0.34nm。
右手螺旋:A-DNA,B-DNA 左手螺旋:Z-DNA
3)DNA高级结构:超螺旋结构(正超螺旋与负超螺旋)
L=T+W,L是连接数-环形DNA分子两条链间交叉的次数。只要链不断裂,L不变
T:双链DNA的缠绕数,初级螺旋圈数
W:是超螺旋数,为双螺旋在空间的转动数
溴化乙锭EB插入使盘绕数T降低,L值不变,产生正超螺旋。
拓扑异构酶功能:恢复由一些细胞过程产生的超螺旋;防止细胞DNA的过度超螺旋。
拓扑异构酶?:使DNA一条链发生断裂和再连接,作用消除负超螺旋。主要集中在活性转录区,同转录有关。
拓扑异构酶Ⅱ:该酶能暂时性地切断和重新连接双链DNA,作用是将负超螺旋引入DNA分子,同复制有关。
6、融解温度Tm=69.3+0.41(G+C)%,生理条件下为85-95℃。
7、与DNA复制有关的物质
①原料: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ATP、dGTP、dCTP、dTTP)
②模板: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链,合成子代DNA
③引物:DNA的合成需要一段RNA链作为引物
④引物合成酶(引发酶):此酶以DNA为模板合成一段RNA,这段RNA作为合成DNA的引物,实质是以DNA为模板的RNA聚合酶。
⑤ D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的DNA合成酶
⑥DNA连接酶,不能将两条游离的DNA单链连接起来,在DNA复制、损伤修复、重组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⑦DNA 拓扑异构酶
⑧DNA 解螺旋酶 /解链酶:形成复制叉。
⑨单链结合蛋白(SSBP):稳定已被解开的DNA单链,阻止复性和保护单链不被核酸酶降解。
8、原核生物:
聚合酶Ⅰ:3-5 外切活性;5-3 外切活性;5-3聚合活性,主要对DNA损伤的修复;以及在DNA复制时切除RNA引物并填补其留下的空隙。
聚合酶Ⅱ:修复紫外光引起的DNA损伤。
聚合酶Ⅲ: 3-5 外切活性;5-3聚合活性DNA 复制的主要聚合酶,还具有3→5’外切酶的校对功能、与冈崎片段生成有关。
真核生物α、β、δ(前导链)、ε(后随链)、γ五种DNA聚合酶。
9、DNA的复制过程(大肠杆菌为例)
(1)双链的解开 在DNA的复制原点,双股螺旋解开,成单链状态,形成复制叉,分别作为模板,各自合成其互补链。在复制叉上结合着各种各样与复制有关的酶和辅助因子。
(2)RNA引物的合成 引发体在复制叉上移动,识别合成的起始点,引发RNA引物的合成。移动和引发均需要由ATP提供能量。以DNA为模板按5′→3′的方向,合成一段引物RNA链。引物长度约为几个至10个核苷酸。在引物的5′端含3个磷酸残基,3′端为游离的羟基。
(3)DNA链的延长 当RNA引物合成之后,在DNA聚合酶Ⅲ的催化下,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5′-三磷酸为底物,在RNA引物的3′端以磷酸二酯键连接上脱氧核糖核苷酸并释放出PPi。DNA链的合成是以两条亲代DNA链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进行复制的。亲代DNA的双股链呈反向平行,一条链是5′→3′方向,另一条链是3′→5′方向。在一个复制叉内两条链的复制方向不同,所以新合成的二条子链极性也正好相反。由于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DNA聚合酶能按3′→5′方向延伸,因此子链中有一条链沿着亲代DNA单链的3′→5′方向(亦即新合成的DNA沿5′→3′方向)不断延长。
(4)切除引物,填补缺口,连接修复 当新形成的冈崎片段延长至一定长度,其3′-OH端与前面一条老片段的5′段接近时,在DNA聚合酶Ⅰ的作用下,在引物RNA与DNA片段的连接处切去RNA引物后留下的空隙,由DNA聚合酶Ⅰ催化合成一段DNA填补上;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相邻的DNA链;修复掺入DNA链的错配碱基。这样以两条亲代DNA链为模板,就形成了两个DNA双股螺旋分子。每个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
10、复制的几种主要方式:1)线性DNA双链的复制、环状DNA双链(θ型复制、滚环型、环复制---单向复制的特殊方式如:动物线粒体DNA)。
11、DNA的复制特点:
P39实验证明,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DNA的复制主要是从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