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网络时代领导干部面对的挑战与对策..doc

发布:2017-01-05约6.6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网络给政府管理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绪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以几何数字向全球各个角落扩张,把世界各地和各色人种通过各个终端紧密地连接在一个平台内,并以极强的包容性和变革性把不同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放在自己的背景和机制中,从而把人类带入到一个网络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和表达政治诉求的最主要途径。相应的,通过互联网对外提供信息和服务也逐渐成为各国领导干部执政的新趋势。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德国总理默克尔到伊朗总统内贾德、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网络政治的积极倡导者和相应者。 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也非常迅猛。从网民人数看,1997年才60万,此后五年内竟然增长将近120倍。到2008年底,我国网民总数更是高达2.98亿,首次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网络在政治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一方面,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网络在联系群众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温家宝就曾提出:“与群众联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利用现代网络与群众进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群众通过网络问政的热情也非常高。据2009年人民日报与人民网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 由此可见,在网络时代下,政府通过网络来执政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那么,网络时代的到来究竟给政府管理工作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领导干部又当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下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力图理清网络媒体给当代领导干部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一、机遇与挑战 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新事物,具有开放性、交互性、时效性、虚拟性、自由性、全球性、共享性和难以辨认性等特征。它的异军突起日益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方式,推进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进程,使得我国公民在民权、民意等方面的表达较之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广泛和自由。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利弊共存,挑战携机遇悄然而至。 (一)网络给政府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 网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可以说,网络在政治活动中发挥着“信息传递员、文化宣传员、权力监督员”等方面的作用,它的出现给政府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网络有助于推动政治民主的发展。从公民的角度而言,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无论对于政党国家,还是对于公民社会,公民参与都是实现法治的必要条件。网络媒体作为新媒体以其平等性、即时性和极强的互动性等特性,渗透到社会生活、文化及政治领域,最大程度地鼓励和保证了公民的参与,进而对政治参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民主政治和科学发展。有研究指出,“互联网为政治参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能够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的能力,拓宽民众政治参与的渠道,继而提升政治参与的数量和质量,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第二,网络有助于促进廉洁政府的建设。防治腐败,监督是关键。网络技术带来了监督范式的变化,网络监督是一种全新的舆论监督形式。网络蕴藏的海量信息,为纪检监察以及司法部门提供了丰富、直接且不易灭失的反腐败线索,网络监督成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最佳结合。权力人物以及权力运行始终是网络监督的客体。因此,监督权力运行,反对腐败现象是网络监督的主要内容。近年来,不少公民通过网络对各级政府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上的越位、缺位和不当的曝光,对某些官员腐败行为的揭露,都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第二,网络有助于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传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抢占这块舆论的新阵地。如人民网有“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市有“千龙网”、湖南有“红网”等。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民间舆论常常在新媒体上进发出强大力量,形成很高的关注度、号召力。例如,2008年奥运火炬在国外传递受阻、拉萨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汶川大地震,亿万网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党和政府站在一起,其自发的爱国言论和行动,让全世界刮目相看。这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评论:“中国互联网再次证明其主流地位,不是靠行政级别,而是靠强大的信息整合方式及对2亿多网民的影响力。” 第三,网络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改善。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变过去的过细的微观管理为有力的宏观管理。网络化为政府全面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状况等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政府不仅可以更科学地进行总量调控和结构性调控,而且政府的网络化也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