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3生物456章周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第一次周练 (1至5单选,6至11多选) 姓名: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若向水池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丙种群
.3.右图示某个温带自然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群密度的季节性变化,据图不可以得出的信息或结论是 ( )
A.种群的数量经常发生变化,包括增长、波动、下降等情况
B.春末及夏季,湖中的营养物质因藻类大量生
长繁殖而减少,且部分藻类因高温而死亡,
所以营养物质较少、藻类较少
C.秋季,因部分死亡的藻类被分解者分解,致
营养物质少量增加,故藻类又出现小幅度的增长
D.该图所示的营养物主要指等各种无机盐离子和各种有机物
4.下表是交替地暴露在红光和远红光下莴苣种子的萌发率(26℃下,连续1min的红光和4min的远红光照射,R—红光,FR—远红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光处理 萌发率% 光 处 理 萌发率% R 70 R—FR—R—FR 6 R—FR 6 R—FR—R—FR—R 76 R—FR—R 74 R—FR—R—FR—R—FR 6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
B.相同方式的光照处理时间越长,莴苣种子的萌发率越高
C.莴苣种子萌发率的高低以最后一次曝光的光波长为准
D.光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远红光下萌发率高,红光下萌发率低
A.7.75 kg B.12.75 kg C.15.25 kg D.21 kg
6.下列属于演替过程的有
A.草原上灌木丛的比例增加 B.弃耕农田中植物的生长
C.深水池塘内逐级有挺水植物长出 D.森林火灾引起的变化
7.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人口密度 B.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
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蜈蚣的丰富度
D.血球计数板实际上就是微型的样方,常用于调查微生物的数量
8、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能量流动是随物质循环而循环的 B.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C.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独立的,分开的 D.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 ),结构包括( )
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E.食物链 F.食物网
10、下列关于生物资源使用价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野生生物资源中能直接用于生产活动的,才叫直接使用价值
B. 森林能为人们提供木材,有直接使用价值
C. 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各种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所以又有间接价值
D. 针对野生生物的科学研究成果,用于生产活动能创造经济价值,所以这是一种间接价值
11.右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①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有5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能增重 kg。
③C中碳元素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若其含量呈上升趋势,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这一不良影响称之为 ,为缓解这一影响,你认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显示全部